一、搶婚行為如何處罰
實踐中,特別是我國的農村地區,往往存在女方出于種種原因與男方辦理了結婚登記的情形,此后因女方拒絕與男方同居,男方即將女方搶走而強行同居。
這種行為是在已經存在的婚姻關系下所實施的行為,談不上干涉他人的婚姻自由,因此,不能成立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在我們看來,這實際上涉及到婚內強奸行為,即丈夫違背妻子意愿,采取強制手段強行與妻子過性生活的行為。至于婚內強奸行為的定性問題,學界目前存有爭議,但主要有三種觀點,即對于婚內強奸能否構成強奸罪,存在肯定論、否定論以及折衷論。但是,無論理論上對于婚內強奸性質的爭議有多大,何種理論具有多么大的說服力,都比不上司法機關對于婚內強奸的態度重要,而最高人民法院的態度無疑具有更大的權威性。雖然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沒有對婚內強奸作出專門的司法解釋,但從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案例中,
我們可以有理由得出,最高人民法院對于婚內強奸的態度大致是持折衷論:婚內強奸可能構成強奸罪,也可能不構成強奸罪。關鍵在于發生性行為時婚姻關系是否處于正常的存續期間。根據這種態度,我們認為,男女雙方經過婚姻登記已經確立了夫妻關系后,男方強行搶走并與女方同居的行為,在婚姻關系出于正常的存續期間的婚內行為,不宜作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處理。
二、搶婚行為的實際認定
在少數民族,有搶婚的習俗,特別是傣族尤為盛行。應當看到,在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搶婚也是一種結婚的方式。這實際上涉及到少數民族中習慣法、民間法與刑法規范的沖突。盡管從形式上看,民間法與刑法確實有些差異。但從實質角度分析,兩者是一致的。因為按照我國刑法的基本原理,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質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民俗就是少數民族人民的意志的反映,也是當地的各種社會存在在觀念上的反映,因而民俗可以視為社會危害性的社會學的標準。既然如此,習慣法、民間法所允許的行為,在實質上就不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因此,盡管某種行為在形式上觸犯了刑法規范,但由于其不具有實質的社會危害性,故不構成犯罪。如果行為人的搶婚行為符合刑法第260條所規定的虐待罪之構成特征,則可能構成虐待罪。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搶婚行為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對于這種搶婚方式,一般不應當作犯罪處理但是,對于其他地區發生的搶婚后又強行與被害人發生性關系的行為則不能一概以無罪論。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三級乙等醫療事故的規定
2021-02-26涉外離婚所涉及的法律問題
2021-01-24共同申請同一商標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6反擔保什么時候解除
2021-02-01輕微剮蹭后逃逸怎么處罰是什么
2020-12-23支票掛失流程
2021-02-22贈與房產不可要回的情形
2021-01-16離婚案件訴訟中能不能申請回避
2020-12-22死亡法定遺產繼承范圍
2021-01-23什么情況下需要簽訂補充合同
2021-03-21調崗多久后可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做生意
2020-12-09關于拖欠工資和調崗事宜征詢
2021-01-16壽險索賠指南
2021-03-07原告潘某 邵某訴被告某保險分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18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保險理賠流程介紹
2020-12-17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6快速理賠需要報警嗎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