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刑法條文和司法實踐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只有社會危害性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構成犯罪,
在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中,行為嚴重到何種程度才構成犯罪或者說罪狀中的“情節嚴重”應該如何理解,目前尚沒有明確規定。
司法實踐中,“情節嚴重”的判斷主要集中在信息數量、信息類型、營利數額、信息用途、危害后果、獲取手段等六個方面。
根據刑法的規定,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法定刑幅度有兩個:
1、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2、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二、公民個人信息包括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依法懲處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活動的通知》明確規定:“公民個人信息包括公民的姓名、年齡、有效證件號碼、婚姻狀況、工作單位、學歷、履歷、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能夠識別公民個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個人隱私的信息、數據資料。”
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對個人信息類型的認定主要包括:身份信息、財產信息、行聯信息、通訊信息、交易信息、教育信息,等等。
三、怎樣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首先,明確規定網絡環境下個人對其信息資料享有以下權利:
1.控制權:個人對其信息有權決定保密或是公開;
2.利用權:個人有權決定如何利用個人信息及獲得報酬;
3.知悉權:個人有權獲知其信息是否被采用及如何被利用等狀況;
4.安全請求權:個人有權請求網絡服務商履行安全保障義務以及請求個人信息保護機構保護個人網絡信息安全;
5.損害賠償請求權:在個人信息受到侵害的情況下,個人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請求判令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其次,明確規定網絡服務商及其他主體收集、儲存、使用和傳播個人數據的條件和程序,即網絡服務商在征得個人同意合法收集個人信息時,應當告知其對個人信息的收集目的、利用方法、保密措施及違約責任等內容。若有不當利用或違反保密義務情形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同時也應當規定網絡服務商對個人信息的安全保障義務,網絡服務商有義務監管網絡信息的交流。若明知或獲知侵害個人信息權的情形卻未采取措施盡到監管義務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再次,應當成立專門的網絡個人信息保護機構,對網絡個人信息的收集、處理、利用進行監控和管理,禁止個人或組織非法收集、傳播、利用他人的信息。因為在網絡環境下,對個人信息侵害的“無形性”使得權利很難實現及時的救濟。通過賦予執法機構合理的網絡監控權,有利于實現對個人信息的侵害行為進行及時取證、調查,從而實現權利的保障和維護。目前,許多國家和地區都設立了保護網絡信息的專門機構,實踐證明,這些機構對于網絡個人信息的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骨折治成脫臼保健店非法行醫如何承擔責任
2020-12-16被拘留15天可以保釋嗎
2021-01-22我國法律關于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規定
2021-01-08第三方支付平臺有哪些法律關聯
2020-12-07轉讓專利權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03買房交了定金怎么寫收據
2021-03-05違反交通法63條扣分嗎
2021-03-09超過一年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2021-01-03贍養費的給付標準詳解
2021-02-15房產抵押給我之后被別人起訴保全了如何處理
2021-01-26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2020-11-20失聯多久可以報警立案
2020-11-21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法律規定
2021-02-06飛機買延誤險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三個期限”避免保險合同糾紛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21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1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區別,如何辦理投保手續
2021-01-28保險理賠需要提供的材料有哪些
2020-11-19保險到期數小時后投保車輛發生火災
2020-11-24被保險人年齡不真實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