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的犯罪構成條件
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是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為本罪的主體,不滿16周歲的人不是本罪的主體。
主觀要件
本罪的主觀方面應該是故意,過失不能構成本罪。我國著名刑法學者趙*志教授認為,此處的故意應該界定為直接故意,而不是間接故意。他認為,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者在實施此種行為是明知的,并且希望組織行為和出賣行為的順利進行。組織行為在本質上對于法益的侵害性持持積極的態度,與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希望”-對危害后果積極追求的心態具有內在的一致性,然而“放任”則持的是一種“聽之任之”的心理態度,與“組織行為”的積極性相沖突。筆者也贊成趙*志教授的觀點。本罪中的“組織”和“出賣”行為都是一種積極的作為,對于犯罪結果更是積極追求,并不是置之不理的,因此對于故意應該縮小為直接故意比較合適。
客體要件
本罪的客體具有雙重性。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的行為,既侵犯了器官出賣者的身體健康權,也危害了國家有關器官移植的醫療管理秩序。一方面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者,把他人的器官當做商品進行買賣,進行交易,損害了他人身體健康完整權,盡管本罪成立的前提之一是必須得到器官出賣者本人的同意,但這并不能阻卻該組織行為的違法性。人體器官作為本罪的犯罪對象,不同于市場中的交易物品,不能夠用金錢來衡量,是無價的,對人體器官進行買賣也是對社會風俗的一種侵害:另一方面,國家對于器官移植都有明文規定,都有一定的程序來進行保障,組織出賣人體器官不利于醫療管理秩序的維護,是對這種秩序的破壞。盡管《刑法修正案(八)》將本罪納入分則第4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更多的是保護器官出賣者的身體健康權,但筆者認為本罪更重要的是危害了國家器官移植的醫療管理程序。
客觀要件
本罪的客觀方面是組織他人進行出賣人體器官的行為。在這里有需要對“組織”“出賣”“人體器官”三個詞語需要進行分析,這也是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關鍵。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朋友之間合伙做生意,必須知道以下法律注意事項
2021-03-03申請注冊三維標志商標有哪些限制條件
2021-03-05連帶債務執行應注意什么
2021-01-15家庭暴力簡介與家庭暴力類型有哪些
2021-02-27交通事故起訴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4未還清貸款的房子,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0-11-26格式合同中的權利義務是否可以更改
2021-01-17私房公用行不通
2020-11-25第一次入職的就業證如何辦理
2020-11-13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擅自離職該怎么做
2021-01-20關于當前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實務問題座談紀要
2021-01-16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夫妻離婚時是否能分
2021-03-19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合同的解除
2021-02-16保險合同中或字引發了一場官司
2020-11-2920條與保險有關的高頻法律條文
2020-12-16財產險理賠怎么辦理
2020-12-06保險代理人的種類包括了哪些
2021-01-15變額保險 VariableLife
2021-02-07集體所有土地轉讓的類型有哪些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