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男與乙女于2002年登記結婚,婚后雙方未生育子女,關系尚可,但經常有打罵行為。2005年7月1日凌晨,兩人因瑣事在家中發生爭執,乙女遭甲男毆打后即到廚房拿取水果刀一把對著甲男,當甲男再次上前時,乙女遂用手中水果刀刺傷甲男左腹部。甲男后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經法醫鑒定,其系因刺破左髂總動脈致急性失血休克而死亡。乙女被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了有期徒刑,并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賠償甲男父母經濟損失人民幣20余萬元,雙方約定給付方式待析產后,從乙女所得財產中以現金方式一次性支付。后因雙方在遺產繼承問題上協商未成,甲男父母訴至法院,主張乙女故意殺害被繼承人,按法律規定已喪失繼承權,要求判令甲男遺產由原告繼承。
本案中,雙方當事人爭執的主要焦點是乙女的繼承權是否喪失?一種觀點認為:應對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四種情形綜合的、全面的、辯證的分析與理解,繼承法所規定的繼承人故意殺害并非僅指繼承人實施故意殺人、構成故意殺人罪的行為。本案被告對其丈夫實施了故意傷害的嚴重暴力犯罪,并致丈夫搶救無效死亡,這種繼承人故意嚴重侵犯被繼承人的生命權、健康權行為,又產生了嚴重的后果,對其應當適用繼承法第七條第(一)項規定,剝奪其繼承權。繼承法規定繼承人遺棄被繼承人或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都喪失繼承權,被告的行為無論從過錯程度還是后果的嚴重性均遠遠超過上述行為,理應喪失繼承權。另一種觀點認為:我國繼承法對繼承人喪失繼承權規定了四種情形,其中第一種情形為繼承人故意殺害被繼承人。在此種情形下繼承人喪失繼承權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繼承人所實施的是殺害被繼承人的行為;第二個條件是繼承人主觀上有殺害被繼承人的故意。而本案被告是因故意傷害罪被處有期徒刑。被告主觀上不具備殺害被繼承人的故意,故被告不喪失繼承權。至于被告因其過錯行為導致被繼承人死亡的民事賠償責任,原、被告已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過程中達成了賠償協議。故對兩原告要求剝奪被告繼承權的主張不予采納。遂判決:被繼承人的遺產由原、被告按法定繼承順序依法均等繼承。
筆者對以上兩種觀點均不贊同。我國繼承法第七條第(一)項規定,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喪失繼承權。從法條的文義理解,在此種情形下繼承人喪失繼承權必須具備兩個構成要件:第一,繼承人實施以剝奪被繼承人生命為目的之行為,即殺害行為;第二,繼承人必須有殺害被繼承人的主觀故意,是直接故意還是間接故意,均無影響。具備了以上兩個構成要件,無論既遂、未遂或是否被追究刑事責任,繼承人均喪失繼承權。此種情形下喪失繼承權,強調的是“故意殺害”的主觀惡性程度,而并非結果的嚴重性,對殺害不應作出包括“殺”和“害”的擴大解釋。而本案中,雖然行為后果嚴重,但被告在主觀上系傷害的故意,并沒有剝奪被繼承人生命的目的,因此本案被告對被繼承人實施的故意傷害行為,不屬于繼承法第七條第(一)項規定的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行為,故本案不適用該法條,被告有繼承權。然而,一審法院在進行遺產分配時,按照均等的分配原則判決確有不妥。筆者認為,分配遺產時,被告應當少分。從我國的繼承立法來看,繼承法第十三條對法定繼承的遺產分配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在特殊情況下繼承人的繼承份額可以不均等。法條例舉了以下幾種特殊情況:(1)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2)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3)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4)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法條例舉的特殊情況并未提到本案涉及的情況。本案中被告應當少分的法律依據就是我國民法的公序良俗基本原則之善良風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務保密協議范本
2021-02-02醫療事故打官司需要收集哪些證據,第一時間需要做什么
2020-11-27公司注銷商標是否無效
2020-11-12辦案機關需要外國協助送達傳票的怎么辦
2020-11-12人身安全保護令是由哪一個部門負責發出的
2020-11-22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停發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計逾期利息的法律依據
2021-03-16反擔保合同適用法律情形有哪幾種情況
2021-03-12女職工哺乳期保護
2021-01-08口頭變更勞動合同未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1-01-17辭職是否必須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3怎樣才能守法跳槽
2020-11-26軍人病退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3-20勞務外包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2-05壽險中的事故是保險責任嗎,壽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0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1-02-10超速行駛發生事故保險公司為什么不全賠
2020-12-14航班延誤會免賠嗎
2021-03-01事故認定書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1-03-22新保險法解釋有什么規定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