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隱私權的構成要件
一、主觀具有過錯
侵害隱私權因屬于一般侵權行為,要求行為人主觀上須具有過錯才能構成侵權責任,故意、過失在所不問,但過錯形態(tài)影響侵權人法律責任輕重的承擔問題。
二、違法行為的存在
侵害他人隱私的行為因直接違反法律規(guī)定抑或違反社會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評價,使得該行為具有違法性質。隱私權是絕對權,具有普遍的對世效力,要求任何不特定人負有不侵犯他人隱私的義務,違反這種義務進行的行為均被納入侵犯隱私行為之列,除非有正當合法抗辯事由存在,通常這種侵害行為以作為形式表達,并不必以公開他人隱私為要件。結合行為類型的多樣性與隱私內涵的發(fā)展性,基本可以概括為兩類:侵擾私人空間的行為與侵害私人信息的行為。
三、損害結果發(fā)生
損害是侵權行為的結果,作為一種事實狀態(tài),主要有三種表現形態(tài):財產損失、人格利益受損及精神痛苦。侵害隱私并不直接與財產利益掛鉤,甚至有時根本沒有財產利益受損,受沖擊的往往是人格利益的損害,通常伴有精神痛苦,當然這并不否認隱私權遭受損害所導致的權利人經濟上的損失。一般來講,只要存在侵害法定權利的事實,即使侵害后果難以覺察或證明,即可構成侵權法中的損害。隱私權這種精神性人格權損害后果不易量化,受害人具體人格受損證明困難,但這點并不妨礙認定損害事實的存在。
四、具備因果聯系
侵權法上因果關系在于確定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系,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往往具有直接關聯性,侵害隱私權的后果表現為權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與私域生活的侵擾,這一事實乃侵害行為所致,換句話來說,權利主體因該不法行為遭受人格利益受損。就非財產性利益受損與行為方面還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出問題的地方是財產利益與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認定方面,有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系則須借助一定的方法,通常從以下兩方面把握:時間上有無順序性,侵害行為是否客觀存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黨紀處分到期怎么處理
2021-02-08上市公司是什么
2021-02-28交通事故鑒定手續(xù)不全是否合法
2021-02-08交通事故后起訴保險公司時效是多久
2021-01-29破產債權如何確認和抵銷
2021-02-14醉酒駕駛緩刑機率有多大
2021-02-11繼承人可以放棄繼承遺產嗎
2020-12-16肇事逃逸是交警判定嗎
2021-01-28解除合同單位是否要支付補償金
2020-11-30購房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六大陷阱是什么
2021-02-21提前離職扣工資嗎
2021-02-25疫情期間不上班工資如何支付
2020-12-29房屋火災意外險多少錢
2021-01-24二審判決書生效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0-11-17車門跌落傷人是否構成道路交通事故?
2021-02-03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3保險法對保險欺詐規(guī)定了三種仲裁方式
2020-12-20買保險沒驗車保險公司給賠嗎
2020-12-06關于對保險法第17條規(guī)定的明確說明應如何理解的問題的答復內容是什么
2021-01-17誰需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