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隱私權的構成要件
一、主觀具有過錯
侵害隱私權因屬于一般侵權行為,要求行為人主觀上須具有過錯才能構成侵權責任,故意、過失在所不問,但過錯形態影響侵權人法律責任輕重的承擔問題。
二、違法行為的存在
侵害他人隱私的行為因直接違反法律規定抑或違反社會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評價,使得該行為具有違法性質。隱私權是絕對權,具有普遍的對世效力,要求任何不特定人負有不侵犯他人隱私的義務,違反這種義務進行的行為均被納入侵犯隱私行為之列,除非有正當合法抗辯事由存在,通常這種侵害行為以作為形式表達,并不必以公開他人隱私為要件。結合行為類型的多樣性與隱私內涵的發展性,基本可以概括為兩類:侵擾私人空間的行為與侵害私人信息的行為。
三、損害結果發生
損害是侵權行為的結果,作為一種事實狀態,主要有三種表現形態:財產損失、人格利益受損及精神痛苦。侵害隱私并不直接與財產利益掛鉤,甚至有時根本沒有財產利益受損,受沖擊的往往是人格利益的損害,通常伴有精神痛苦,當然這并不否認隱私權遭受損害所導致的權利人經濟上的損失。一般來講,只要存在侵害法定權利的事實,即使侵害后果難以覺察或證明,即可構成侵權法中的損害。隱私權這種精神性人格權損害后果不易量化,受害人具體人格受損證明困難,但這點并不妨礙認定損害事實的存在。
四、具備因果聯系
侵權法上因果關系在于確定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系,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往往具有直接關聯性,侵害隱私權的后果表現為權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與私域生活的侵擾,這一事實乃侵害行為所致,換句話來說,權利主體因該不法行為遭受人格利益受損。就非財產性利益受損與行為方面還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出問題的地方是財產利益與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認定方面,有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系則須借助一定的方法,通常從以下兩方面把握:時間上有無順序性,侵害行為是否客觀存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地役權與相鄰關系有什么區別是什么
2020-12-11勞動保障執法的主要方式有什么
2021-01-11商標權是否應做攤銷
2020-11-11欠條、借條和收條的法律效力
2020-11-08送達方式有幾種
2021-02-20交通事故起訴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4遺產20年后歸使用者嗎
2021-02-13無子女的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1-03-24離婚需要冷靜嗎,2020離婚冷靜期開始實施了嗎
2021-03-05賣車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1學校對學生事故承擔過錯責任嗎
2020-11-23找中介買房注意哪些事項
2020-11-10拆除違法建筑要走哪些程序
2021-02-26實習期沒有簽合同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23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完家屬還要錢怎么辦
2021-01-23交通事故訴訟費保險公司會承擔嗎
2020-11-22職工的基本保險有哪些
2021-02-06人到中年買保險
2021-02-07未召開村民會議簽訂的承包合同是否無效
2021-02-02在拆遷中如何確定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