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員回避形式包括哪幾種
(1)自行回避。自行回避即仲裁員認為自己具有法定的回避事由,從而主動提出回避的請求。仲裁員的自行回避,應當向仲裁委員會提出。該仲裁員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決定;仲裁委員會主任擔任仲裁員時的自行回避,由仲裁委員會集體決定。
(2)申請回避。當事人認為仲裁員具有應當回避的事由,有權提出要求該仲裁員回避的申請。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理由,并在首次開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開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開庭終結前提出。當事人的回避申請既可以用書面形式提出,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提出。仲裁法第36條規(guī)定,當事人申請仲裁員回避的,應當向仲裁委員會提出,由仲裁委會員主任決定該仲裁員是否回避。仲裁委員會主任擔任仲裁員時,其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員會集體決定。
另外,根據(jù)仲裁法的規(guī)定,仲裁員因回避以外的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職責的,應按照仲裁法的規(guī)定重新選定或指定仲裁員,主要包括仲裁員死亡、生病、被除名以及拒絕履行職責等情形。
二、仲裁員回避利害關系概述
從廣義上講,仲裁員回避中的近親屬關系等都可以歸納為利害關系。從狹義上說,利害關系通常指的是仲裁員與案件當事人或代理人存在著某種經(jīng)濟利益上的關系,或者案件的結果與仲裁員可能存在經(jīng)濟利益上的關系。
無論仲裁法律還是仲裁規(guī)則,都沒有對利害關系作出明確的界定,也都沒有列出具體的種類。那么,如何來把握利害關系這一關鍵問題呢?筆者以為,之所以利害關系的仲裁員應當回避,是因為他在仲裁案件的審理中有可能不獨立和不公正。這里說的僅僅是一種可能性,而非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不獨立、不公正的情節(jié)。只要當事人對該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產(chǎn)生正當?shù)膽岩桑涂梢砸笤撝俨脝T回避。當然,提出懷疑的當事人應當附具理由及相關證據(jù)。該仲裁員是否應回避,則應以一個合理的第三人的立場來認定。
仲裁也是解決民事糾紛的一種方式,不過相比于訴訟,實踐中選擇這種方式來解決糾紛的人還是比較少。一般仲裁委員會在處理糾紛的時候,作為仲裁員如果與所要處理的案件存在一定的利害關系,比如與當事人有親戚關系等等,那就應該回避的形式,就包括了自行回避和申請回避兩種。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刑事訴訟法回避的決定有哪些規(guī)定
司法鑒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復議被申請人有哪些分類
2021-03-13行政執(zhí)法的類別包括什么
2021-03-02醫(yī)療事故罪需要的證據(jù)
2021-03-08原產(chǎn)地標記如何認證
2020-12-31質(zhì)權實現(xiàn)后的價款如何處理
2021-02-17如何審查鑒定書的真?zhèn)?/p> 2020-12-17
酒駕撞死人怎么判
2021-03-13怎么可以提高孩子的撫養(yǎng)費用?
2021-01-01超出國家標準的合同條款成立嗎
2021-02-04意外傷害保險及其類別
2020-12-0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案例評析
2020-11-26什么叫做特別約定
2020-12-26保險法修訂免責條款的方法有哪些
2021-03-10村民大會可以拒絕土地出讓嗎
2021-01-14規(guī)劃部門可以公開土地出讓合同嗎
2020-12-20拿不到自己的土地征收拆遷補償款該怎么辦
2021-03-03正常房屋被納入危房改造,補償很低,該如何維權
2020-11-18佛山高明區(qū)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09如何理解確認之訴
2021-03-14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包括哪些內(nèi)容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