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員回避形式包括哪幾種
(1)自行回避。自行回避即仲裁員認為自己具有法定的回避事由,從而主動提出回避的請求。仲裁員的自行回避,應當向仲裁委員會提出。該仲裁員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決定;仲裁委員會主任擔任仲裁員時的自行回避,由仲裁委員會集體決定。
(2)申請回避。當事人認為仲裁員具有應當回避的事由,有權提出要求該仲裁員回避的申請。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理由,并在首次開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開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開庭終結前提出。當事人的回避申請既可以用書面形式提出,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提出。仲裁法第36條規定,當事人申請仲裁員回避的,應當向仲裁委員會提出,由仲裁委會員主任決定該仲裁員是否回避。仲裁委員會主任擔任仲裁員時,其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員會集體決定。
另外,根據仲裁法的規定,仲裁員因回避以外的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職責的,應按照仲裁法的規定重新選定或指定仲裁員,主要包括仲裁員死亡、生病、被除名以及拒絕履行職責等情形。
二、仲裁員回避利害關系概述
從廣義上講,仲裁員回避中的近親屬關系等都可以歸納為利害關系。從狹義上說,利害關系通常指的是仲裁員與案件當事人或代理人存在著某種經濟利益上的關系,或者案件的結果與仲裁員可能存在經濟利益上的關系。
無論仲裁法律還是仲裁規則,都沒有對利害關系作出明確的界定,也都沒有列出具體的種類。那么,如何來把握利害關系這一關鍵問題呢?筆者以為,之所以利害關系的仲裁員應當回避,是因為他在仲裁案件的審理中有可能不獨立和不公正。這里說的僅僅是一種可能性,而非已經發生了不獨立、不公正的情節。只要當事人對該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產生正當的懷疑,就可以要求該仲裁員回避。當然,提出懷疑的當事人應當附具理由及相關證據。該仲裁員是否應回避,則應以一個合理的第三人的立場來認定。
仲裁也是解決民事糾紛的一種方式,不過相比于訴訟,實踐中選擇這種方式來解決糾紛的人還是比較少。一般仲裁委員會在處理糾紛的時候,作為仲裁員如果與所要處理的案件存在一定的利害關系,比如與當事人有親戚關系等等,那就應該回避的形式,就包括了自行回避和申請回避兩種。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刑事訴訟法回避的決定有哪些規定
司法鑒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個人房屋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2021-03-10臨時工在工地出了事故死亡能賠償多少錢
2020-12-16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技巧
2021-01-18怎樣查老公有沒有出軌,如何找出軌證據
2021-03-25房產抵押法律風險分析
2020-12-28賣房人如何簽訂售房合同
2020-11-26離職后公司扣工服折舊費違法嗎
2021-02-16購房合同丟失有哪些處理辦法
2021-01-26公司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0-12-29勞動仲裁訴訟到法院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3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勞動爭議能主張前幾年的年假嗎
2020-12-14財物被他人毀壞后后可否要求他人和保險公司都賠償
2020-12-08保險合同解釋原則有哪些
2021-02-18人身保險費率是什么意思
2021-02-22海上保險合同保險標的規定
2021-03-16某保險公司訴某公司保險合同一案
2020-11-29只因遲延理賠 多付5.5萬
2021-03-05交通全責保險賠多少錢
2020-11-10購買財產保險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