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形態有什么特征?
1、客觀特征
(1)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的預備行為,即為犯罪的實行和完成創造便利條件的行為。
(2)行為人尚未著手犯罪的實行行為,即犯罪活動在具體犯罪實行行為著手前停止下來。
以上兩個特征說明了犯罪預備形態可能發生的時空范圍,即開始實施犯罪的預備行為起直至犯罪實行行為著手之前。
2、主觀特征
(1)行為人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和目的,是為了順利著手實施和完成犯罪。可見,預備犯的主觀方面既有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又具有進而著手實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圖。但是后者尚未實際展開而只是在犯罪預備活動中間接地得到反映;而前者,即為了順利地著手實施和完成犯罪而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與目的,才是預備犯主觀方面主要的內容和特征所在。犯罪預備行為的發動、進行與完成,都是受此種目的的支配的。
(2)犯罪在實行行為尚未著手時停止下來,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著手實行行為前停止犯罪。這是犯罪預備與犯罪預備階段中止的關鍵區別所在。
二、犯罪預備的處罰原則
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則是犯罪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我國刑法理論一般認為,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根據,犯罪預備行為也有其犯罪構成,它是一種具備修正的構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態。這是追究犯罪預備行為的刑事責任的法理根據。
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預備行為同樣具有可罰性。我國刑法第22條第2款認可了這一學說,規定對于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考慮到犯罪預備行為畢竟尚未著手實行犯罪,還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刑法又規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犯罪預備形態主要表現為有作案的意圖,而且開始著手準備,例如買作案工具,跟蹤調查想要傷害的對象等,但途中由于一些其他因素導致犯罪沒有真正實施,中途停止了。由于犯罪意圖很明顯,給對方造成的潛在性危害依然存在,因此不可放縱。
哪些行為屬于犯罪預備?
犯罪預備的成立條件是什么?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公司工作七年無五險一金怎么辦
2020-11-14怎樣追加股東承擔債務責任
2021-03-08合作社土地入股協議怎么寫
2021-02-13依據專利法哪些不屬于專利權
2021-02-19父母干涉子女人身自由犯法嗎
2021-03-06以往的贍養費能要嗎
2020-12-06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期限
2020-11-20交通事故處理的程序及交通事故處理的期限
2020-11-25肇事逃逸最多判幾年
2021-03-11放棄房屋所有權如何辦理
2020-12-19合同法延遲交貨的處罰是什么
2021-01-05二手房中介機構應具備的條件
2021-01-24合同到期限勞動者還能不能否獲得補償呢
2021-02-20實習期工資與轉正工資的關系是什么
2021-01-07意外險保障范圍
2021-02-09飛機故障延誤賠償流程
2021-03-20保險合同的方式是什么解除
2020-11-26論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0-11-24案例 旅游安全事故應明確旅行社責任險理賠范圍
2020-11-15保險的意義是什么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