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形態有什么特征?
1、客觀特征
(1)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的預備行為,即為犯罪的實行和完成創造便利條件的行為。
(2)行為人尚未著手犯罪的實行行為,即犯罪活動在具體犯罪實行行為著手前停止下來。
以上兩個特征說明了犯罪預備形態可能發生的時空范圍,即開始實施犯罪的預備行為起直至犯罪實行行為著手之前。
2、主觀特征
(1)行為人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和目的,是為了順利著手實施和完成犯罪。可見,預備犯的主觀方面既有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又具有進而著手實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圖。但是后者尚未實際展開而只是在犯罪預備活動中間接地得到反映;而前者,即為了順利地著手實施和完成犯罪而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與目的,才是預備犯主觀方面主要的內容和特征所在。犯罪預備行為的發動、進行與完成,都是受此種目的的支配的。
(2)犯罪在實行行為尚未著手時停止下來,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著手實行行為前停止犯罪。這是犯罪預備與犯罪預備階段中止的關鍵區別所在。
二、犯罪預備的處罰原則
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則是犯罪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我國刑法理論一般認為,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根據,犯罪預備行為也有其犯罪構成,它是一種具備修正的構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態。這是追究犯罪預備行為的刑事責任的法理根據。
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預備行為同樣具有可罰性。我國刑法第22條第2款認可了這一學說,規定對于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考慮到犯罪預備行為畢竟尚未著手實行犯罪,還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刑法又規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犯罪預備形態主要表現為有作案的意圖,而且開始著手準備,例如買作案工具,跟蹤調查想要傷害的對象等,但途中由于一些其他因素導致犯罪沒有真正實施,中途停止了。由于犯罪意圖很明顯,給對方造成的潛在性危害依然存在,因此不可放縱。
哪些行為屬于犯罪預備?
犯罪預備的成立條件是什么?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逮捕后羈押期限是多久
2020-11-17在租賃合同存續期間承租人死亡怎么辦
2021-02-03行政處罰房屋貼封條一般是多長時間
2021-01-17聽證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3-12支票背書轉讓
2021-03-11交通事故如何處理及交通事故處理技巧
2020-11-25工作期間腦出血如何賠償
2021-01-12死人注銷戶口有期限嗎
2021-02-08情侶分手賠償協議有法律效應嗎
2021-02-18公司建立了工會可以解散嗎
2021-01-04房屋贈送時效多長
2021-01-20公司稱已繳納社保卻未交如何處理
2020-11-08什么是是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及怎樣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2-14飛機延誤一天賠償多少
2021-02-23如何理解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2020-11-23保險欺詐及其防治
2021-03-04車禍理賠清單
2020-12-01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都有哪些
2021-01-05故意傷害被保險人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2-30住房保險是什么,住房保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