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行賄手法都有哪些?
(1)經單位研究決定的由有關人員實施的行賄行為;
(2)經單位主管人員批準,由有關人員實施的行賄行為;
(3)單位主管人員以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實施的行賄行為。
需要指出的是,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行賄行為的違法所得必須歸單位所有,如果歸個人所有,應以自然人的行賄罪論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2、3條分別規定: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單位行賄的對象有哪些
單位行賄罪的犯罪對象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單位行賄罪的犯罪對象能否包括國有單位,對此問題,本罪的犯罪對象既包括國家工作人員,也包括國有單位,其理由是定義單位行賄罪的《刑法》第393條將此罪規定為兩種情形,其前一種情形“單位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中的行賄對象未指明是國有單位或國家工作人員,故將二者全部包括進去。認為,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單位行賄罪的犯罪對象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理由是:研究一種具體犯罪的概念及其構成,不能僅根據《刑法》的一、二條法律條文來考究,而應結合同一類犯罪甚至整部《刑法》加以分析,就行賄這類犯罪行為而言,在刑法第八章《貪污賄賂罪》中規定了四種行為:
(1)自然人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行賄;
(2)自然人對國有單位的行賄;
(3)單位對國有單位的行賄;
(4)單位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行賄。而“兩高”分別就《刑法》的罪名的確定問題的有關司法解釋,都將第一種情形,即自然人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行賄犯罪確定為“行賄罪”;對第二、三種情形,即自然人或單位對國有單位的行賄犯罪定義為“對單位行賄罪”;而對第四種情形,即單位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行賄犯罪規定為“單位行賄罪”。若將單位也列為“單位行賄罪”的犯罪對象,勢必造成“單位行賄罪”和“對單位行賄罪”這兩種犯罪在犯罪對象上相互包容,這是不符合邏輯的。
實行單位行賄的個人和集體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也要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嚴重的將免除相關人員職務,在該行業很難重新起步。行賄本身出發目的就不單純,行賄成功之后也不會給自己帶來正常的合法收入。相關人員發現有行賄舉動的應該及時舉報。
犯單位行賄罪怎么處罰
最新單位行賄罪司法解釋
行賄受賄罪定罪認定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改裝車會影響事故認定嗎
2021-03-18公司注銷決議書怎么寫
2020-12-26合同約定時間內未付款能否解除合同
2020-11-22單位不配合職業病鑒定如何處理
2021-01-09家庭暴力如何認定,家庭暴力的認定方法
2020-12-17申請無效婚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為什么有精神損失賠償
2020-11-15房屋繼承公證有哪些程序
2021-01-30涉及刑事案件怎么處理?
2020-11-08危房改造不批如何投訴
2021-01-28單位蓋的集資房是什么性質
2021-02-11什么情況下勞務派遣單位不能與被派遣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包括哪些
2021-02-02壽險如何賠付
2021-02-09人壽保險合同生效后還能變更嗎
2020-11-29團體意外傷害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14保險合同中間人與保險合同輔助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29“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能否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3-07職工每個月失業保險領多少錢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