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單位行賄的判罰標準是什么?
根據刑法第393條之規定,對“單位行賄罪”實行“雙罰制”,即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單位行賄罪(刑法第393條),是單位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回扣、手續費,情節嚴重的行為。單位行賄罪的主體是單位,所謂“單位”,包括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與單位受賄罪不同,并不僅僅局限于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還包括集體所有制企業、中外合作企業、有限公司、外資公司、私營公司等等。 單位行賄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
二、《刑法》
第三百九十三條 單位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回扣、手續費,情節嚴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賄取得的違法所得歸個人所有的,依照本 法第三百八十九條、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三百八十九條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是行賄罪。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行賄論處。 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
第三百九十條 對犯行賄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單位行賄罪也是屬于行賄罪的一種類型,只不過犯罪主體由個人變為單位,相關的判決情況是與行賄罪一致,但涉及到犯罪主體的追責情況又是有所不同的,具體情況下可以按照法律上規定的程序判決處理,并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關于行賄罪的最新司法解釋規定
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怎么認定?
個人行賄罪會判處緩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院漏診如何賠償
2021-01-28第三方支付代扣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3有限合伙企業入伙與退伙的特殊規定
2021-01-16執行令下達后才能探視嗎
2021-03-17遺產繼承辦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24侵權責任糾紛能否申請支付令
2020-11-27法院可以調取微信聊天記錄嗎
2021-01-24公攤面積最后被用到了什么地方你造嗎
2021-02-06停車位租賃合同
2020-12-05企業變更勞動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醫護被無故裁員該如何維權
2020-12-19產品責任險條款(涉外)
2021-02-14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如何處理保險理賠爭議
2021-01-152020春運返鄉險最高賠付10萬元
2020-12-23自家車被撞 反要賠對方
2021-01-22保險對方公司不肯調解怎么辦
2021-03-18保險公司不理賠可以訴訟到法院嗎
2021-01-15保險中介是什么意思
2020-12-20保險公司的明確說明義務的內容有哪些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