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竊罪積極退贓如何減刑
盜竊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行為人認罪、悔罪,退贓、退賠,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情節(jié)輕微的,可以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必要時,由有關部門予以行政處罰:
(一)具有法定從寬處罰情節(jié)的;
(二)沒有參與分贓或者獲贓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諒解的;
(四)其他情節(jié)輕微、危害不大的。
退贓會作為量刑的一個情節(jié),法院會酌情從輕量刑
根據(jù)《刑法》的規(guī)定,要是盜竊罪的犯罪分子能夠積極退贓的話,一般會作為酌定的量刑情節(jié),可能對其從輕處罰。而要是犯罪數(shù)額較大,并且情節(jié)輕微,又有退贓情節(jié)的話,那么可以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
盜竊罪故意的內(nèi)容
⑴行為人明確地意識到其盜竊行為的對象是他人所有或占有的財物。行為人只要依據(jù)一般的認識能力和社會常識,推知該物為他人所有或占有即可。至于財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是誰,并不要求行為人有明確、具體的預見或認識。如放在宿舍外的自行車,河中一群暫時無人看管的鴨子,客車行李架上的行李等。如果行為人過失地將他人的財物誤認為是自己的財物取走,在發(fā)現(xiàn)之后予以返還的,由于缺少故意的內(nèi)容和非法占有的意圖,不成立盜竊罪
⑵對盜竊后果的預見。如進入銀行偷保險柜,就意圖盜竊數(shù)額巨大或特別巨大的財物。進入博物館就意圖偷文物。這樣的犯意,表明了盜竊犯意圖給社會造成危害的大小,也就表明了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根據(jù)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解釋》規(guī)定:“盜竊未遂,情節(jié)嚴重的,如數(shù)額較大的財物或者國家珍貴文物等為盜竊目標的,應當定罪處罰。”非法占有不僅包括自己占有,也包括為第三者或集體占有⑷非法占有不僅包括自己占有,也包括為第三者或集體占有。對非法竊取并占為己有的財物,隨后又將其毀棄、贈予他人或者又被他人非法占有的,系案犯對財物的處理問題,改變不了其非法侵犯財產(chǎn)所有權的性質(zhì),不影響盜竊罪的成立。如果對某種財物未經(jīng)物主同意,暫時挪用或借用,無非法占有的目的,用后準備歸還的,不能構成盜竊罪。構成其他犯罪的,可以將這一情況作為情節(jié)考慮。有一些偷汽車的案件即屬此種情況。
關于親屬盜竊罪的認定標準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規(guī)定,“盜竊自己家里的財物或者近親屬的財物,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對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在處理時也應同在社會上作案有所區(qū)別。”
如何理解“確有必要”追究刑事責任?要從盜竊數(shù)額、盜竊次數(shù)、主觀惡性以及親屬的態(tài)度等方面綜合分析判斷。其中,家庭成員或親屬的態(tài)度是決定是否追究刑事責任,應當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家庭成員及親屬間盜竊雖然達到了普通盜竊數(shù)額較大或巨大的規(guī)定標準,但沒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一般可不作為犯罪處理。
“確有必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必須是盜竊數(shù)額較大或巨大,同時又具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引起家庭成員和親屬憤慨,要求追究刑事責任的。如多次盜竊家庭親屬財產(chǎn),經(jīng)教育不改,引起家庭成員和親屬不安的;盜竊無生活來源的親屬財產(chǎn),造成其生活困難,或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盜竊數(shù)額特別巨大,揮霍浪費,無法追回,給家庭成員和親屬造成重大損失的;盜竊主觀惡性深,多次在社會上盜竊,因種種原因限制而盜竊數(shù)額不大,而又轉(zhuǎn)為盜竊家庭親屬財產(chǎn)的;因盜竊造成家庭成員和親屬關系劣變和其他嚴重后果的等等。
“多次盜竊”中的“多次”
在理解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guī)定的“多次盜竊”的時候,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如何理解其中的“次”?這本不是一個問題,這一點從各種教科書中并沒有對其詳加討論就能看出。⑴從字面上看,客觀上實施一回盜竊行為,就是一次;實施了兩次盜竊行為的,就是兩次,其判斷,完全可以根據(jù)客觀行為的個數(shù)來加以進行。但是,自從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6月8日《關于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三條將“多次搶劫”中的“多次”理解為“對于多次的認定,應以行為人實施的每一次搶劫行為均構成犯罪為前提,綜合考慮犯罪故意的產(chǎn)生、犯罪行為實施的時間、地點等因素,客觀分析、認定”,并明確地指出:“對于行為人基于一個犯罪故意實施犯罪的,如在同一地點同時對在場的多人實施搶劫的;或者基于同一犯意在同一地點連續(xù)實施搶劫犯罪的,如在同一地點對途經(jīng)此地的多人進行搶劫的;或在一次犯罪中對一棟居民樓房中的幾戶居民連續(xù)實施入戶搶劫的,一般應認定為一次犯罪”之后,有關盜竊罪中的“多次盜竊”的理解也隨之變得復雜起來。
近年來,有關“多次盜竊”中的“次”的理解和判斷,我國刑法學學界,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多次盜竊中的“次”,應按照同時同地規(guī)則加以認定。所謂同時同地規(guī)則,是指行為人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間和相對固定的地點進行連續(xù)犯罪的只能認定為一次犯罪的規(guī)定。同時同地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由司法人員憑經(jīng)驗確定。行為人在作案的時間上具有連續(xù)性,地點又相對集中的,即可以認定為作案一次。如行為人在1輛公共汽車上連續(xù)扒竊,一連竊得3名乘客的錢包,應認定為盜竊一次;如果行為人在同一個下午連續(xù)在3輛不同的公共汽車上行竊,應認定為三次。第二種觀點認為,“次”是指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在侵害行為侵害能力范圍內(nèi)針對所有對象的單個侵害行為。按照這種觀點,行為人在同一房間內(nèi)盜竊財物,在將所得財物送回家之后再次返回該房間盜竊的行為,因為前次盜竊和后次盜竊之間存在時間間隔,所以,不是一次盜竊;同樣,行為人在一幢樓里連續(xù)撬竊了三家居民住宅,因為每戶居民住宅獨立且與外界隔絕,不是同一地點,所以,不是“一次盜竊”;攔截過往車輛搶劫的行為,由于需要對每一車輛實施攔截、威脅,搜搶財物,后面攔截搶劫的行為不依賴于前面攔截車輛的行為,因此,每一個攔截車輛的行為都具有獨立性,不是“一次搶劫”。
第三種觀點認為,基于一個概括的犯意,而完整地實施的一系列連貫的盜竊動作。如在一輛公交車上,犯罪嫌疑人扒竊了甲又接著扒竊乙即為一次。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關于盜竊罪在歸還贓物之后的處罰。對于犯罪分子在實施盜竊之后,如果能夠按時的歸還所盜竊的物品,那么在司法機關處理案件的時候就會酌情的考慮,會從輕處罰,這是法律所鼓勵的。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wǎng)進行專業(yè)的咨詢。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保證合同糾紛案
2020-12-16有限公司章程的法律效力是多久
2021-02-12商標被侵權了怎么辦
2020-11-15居間方對合同履行是否有保證責任
2021-01-24沒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1-02-11把銀行卡借給別人走賬犯法嗎
2020-12-07土地可以進行抵押嗎
2020-12-16勞務派遣工合同到期終止可否享受經(jīng)濟補償金
2021-01-17競業(yè)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人壽保險理賠的相關標準有什么
2021-01-09為什么保險合同中受益人欄是不可以為空白的?
2020-11-16失地保險一次性繳費標準
2021-01-03人身保險理賠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1-21自家車被撞 反要賠對方
2021-01-22保險公司擅自在院墻上開門被判敗訴
2021-02-16受害人無勞動收入保險公司可以拒賠誤工費嗎
2021-01-15保險人如何先予支付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
2020-12-19投保人在投保時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應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12保險公司是否有追償?shù)臋嗬?/p> 2021-03-17
選擇保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