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理土地糾紛的技巧是什么?
當事人協商
協商是解決糾紛的首要途徑,雙方當事人通過協商方式解決糾紛省事省力省錢。
村委會調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
縣市仲裁、司法訴訟
我國有專門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可以申請依法仲裁、訴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仲裁及訴訟受理范圍
(1)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發生的糾紛。
(2)因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流轉發生的糾紛。
(3)因收回、調整承包地發生的糾紛。
(4)因確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生的糾紛。
(5)因侵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生的糾紛。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負責仲裁的機構是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裁決一般會在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60日內結束。
二、產生土地糾紛的原因是什么?
1、人情地:部分村組干部在發包土地過程中,不能公正、公開地進行發包,搞暗箱操作,根據親疏遠近確定不同的承包費標準,損害其他村民利益,引起眾怒。造成村民起訴或上訪,要求確認承包合同無效,或要求將承包地收回重新發包。
2、地界不清:由于農戶之間土地相鄰,耕種土地時,沒有明顯的地界,往往是以地垅溝或是以地的寬度和垅數認定自己的承包地,由于多年的耕種,再加上有的地塊種的是同一種作物,在重新整地起垅時容易造成地界變化,難以認清,相互侵占,造成糾紛。
3、土地流轉合同不規范:有些農戶因外出務工或搬遷,私自將自己的承包地轉包給了他人耕種。有的根本不簽合同,只是口頭達成協議,有的即使簽了合同,合同也過于簡單,由于政策等因素變化,事后引發爭議。
4、集體收地頂欠款:在農村稅費改革前,有的農戶沒有完成稅費收繳任務,欠村集體錢,集體為了收繳農戶的欠款,在農戶無力償還的情況下,收欠款戶的承包地另行發包,收取的發包費用于欠款戶償還債務。這種做法在當時,欠款戶還是比較認可的,如今由于政策等因素的變化,一些人討要承包地,形成了集體同農戶之間的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債權額的決算期如何確定
2020-12-01偽造協議合同屬于合同詐騙嗎
2021-01-04公司怕跟員工打官司嗎
2021-02-12反擔保抵押權人是誰
2020-12-06如何寫離婚協議書?
2021-02-14房產證是夫妻名字抵押貸款需要兩人簽字嗎
2021-01-13代位繼承人生活困難的話可以要求多分遺產嗎
2021-02-15無故減薪算辭退嗎
2021-03-13顧客在超市停車場摔倒誰負責
2020-12-06夫妻離異后房產出售要交哪些稅
2020-12-03公司名稱變更影響公司認證嗎
2020-11-11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情形有哪幾種
2020-11-22什么樣的條件適合簽訂勞務合同
2021-03-22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能登報聲明斷絕親子關系嗎
2021-03-20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后果怎樣的
2020-12-10汽車全險包括什么
2020-12-04建筑工程質量保險合同中權利轉讓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22董某患重大疾病,投保后保險條款不予理賠引爭議如何處理
2020-11-23交通事故不理賠情形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