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公告應該具備哪幾個條件?
1、公告必須在征收土地方案依法被批準之后實施
征地方案是在批準農用地轉用后或同時必須上報的材料。征收土地方案一般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編制,其內容包括:被征收土地的數量、位置、權屬以及土地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以表格的形式填寫,同時另附《建設擬征(占)土地權屬情況匯總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的有關補償標準的規定;用地單位對本方案的意見;征地紅線圖等材料。征收土地方案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審查批準后,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對征地方案相關內容予以公告。
2、公告內容符合法律規定
《征收土地公告辦法》規定,征收土地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均應通過公告方式予以發布。
關于征收土地公告,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在收到征收土地方案批準文件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進行征收土地公告,該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實施。征收土地公告應該包括以下內容:征地批準機關、批準文號、批準時間和批準用途;被征收土地所有權人、位置、地類、面積;征地補償標準和農業人員安置途徑;辦理征地補償登記的期限、地點。
3、公告的形式是書面張貼
《征收土地公告辦法》第三條規定:“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征收土地方案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村、組內以書面形式公告。其中,征收鄉(鎮)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在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進行公告。”也就是說,征收土地方案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通常情況下要在被征收土地所在的村、村民小組范圍內,以書面方式張貼公示,告知眾人。張貼公告應當盡可能在被征地農民經常聚集的公共活動地方進行,張貼不限于一份,要盡可能在多個點張貼。張貼之前可以召開相關會議,先讓群眾事先周知,但不能簡單以召開村民大會或者村民小組大會、甚至村民代表大會的形式在會議上宣讀替代書面張貼。
國家是可以根據發展的情況來征收公民的土地或者房屋,那么在進行土地征收后也是會給當事人的生活或者收入帶來一定的損失,所以國家也是會按照實際情況支付相應的補償費用,如果被征收人對征收的金額和征收的款項有不認同的情況也是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解決。
新拆遷條例規定的土地征收范圍有哪些?
集體土地征收程序是怎樣的?
農村土地征收補償最新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當事人怎么調取法院審理的案卷
2021-01-29招未成年直播怎么處罰
2021-02-14如何撰寫交通事故和解賠償協議書
2021-02-14行政處罰下達多長時間需交罰款
2021-03-26格式條款的特征有哪些
2020-11-09申請強制執行能否同時申請將對方列入失信人員名單
2020-12-06借錢不還,債務人跑路怎么辦
2021-03-22光污染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10工會的社會職能
2021-02-05意外傷害賠償案例分析
2021-03-07意外事故包括哪些
2021-03-17保險合同成立后投保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0-11-21為什么保險合同中受益人欄是不可以為空白的?
2020-11-16快速理賠需要帶什么,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6怎樣查詢企業交保險的信息
2020-11-13保險合同包含哪些部分
2020-12-11保險公司的理賠環節及步驟是怎么樣的
2020-11-30保險委托代理合同范本
2021-03-08分紅險幫您巧理財
2021-02-19什么是投保人、保險人?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