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袁某通過一家中介公司,采取虛假出資的形式,注冊了陽誠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袁某任該公司經理。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間,在未經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批準的情況下,袁某以投資養殖、開發房地產為由,承諾一定期限內支付月利8%~20%不等的高額利息,轉讓門面房等還本付息,采取口口相傳向社會公開宣傳的方式,向30多人出具借條,借款合計1260多萬元。2013年1月,袁某停止給付高額利息。案發后,公安機關經過大力追查,凍結了袁某以個人名義的存款,追回了借出的款項。至今仍有420萬元人民幣無法返還。
【分歧】
本案中,袁某的行為是構成集資詐騙罪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行為,存在分歧。
第一種意見認為,袁某以投資養殖、開發房地產為由,許諾高回報為誘餌,在集資過程中,使用了經過虛報注冊資本而取得的公司營業執照,有欺騙公眾,隱瞞經營性質的行為。且袁某將集資款由其以個人名義存入私人賬戶,說明其主觀上非法占有的故意,構成集資詐騙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袁某未經主管機關批準,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在資金的收集、返還等運作方式沒有虛構事實和隱瞞真相,不能證明有非法占有的主觀故意。其行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評析】
筆者認同第一種意見。理由如下:
集資詐騙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行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指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從形式上看,都是被害人主動將錢款交到行為人手中,都是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實際上兩者存在明顯的區別。主要表現在:1、犯罪目的不同。前者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后者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犯罪客觀方面不同。前者表現為以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非法集資的行為,后者表現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在具體行為上,前者通常是以集資為名,行詐騙之實,后者通常是不應或不能吸收存款而吸收。也就是說,集資詐騙的行為人必須使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等方法才能構成犯罪,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則不以行為人是否使用了詐騙方法作為犯罪的條件。3、犯罪客體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國家金融管理秩序和公民財產的所有權,后者僅侵犯了金融管理秩序。筆者認為,實踐中,對二者進行區分時,應格外遵循以下兩點:
(一)是否采取了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是對本案加以定性的關鍵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規定,“詐騙方法”是指行為人采取虛構資金用途,以虛假的證明文件和高回報率為誘餌,騙取集資款的手段,并且,具有其他欺詐行為,致使集資款無法返還的,屬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本案中,袁某等人采用非法手段注冊公司,又以該公司為名非法募集資金,同時集資的借口是做墊資、投資等生意需要用錢,實際上借錢主要是用來還以前所借高利貸的本息,隱瞞其經營性質,這明顯是對公眾的欺騙。袁某在其資金運作過程中,短短的幾個月時間,所吸納的集資款1260多萬元。因此袁某的行為應屬于采取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實施的詐騙行為。
(二)是否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是本案如何定性的另一關鍵
實踐中,有些集資詐騙者不但并未攜款逃跑,而且以后詐騙的集資款返還先詐騙的集資款,或者支付所許諾的高額回報,以此誘惑公眾繼續上當受騙,直到有朝一日連“本錢”也無法歸還時就以“投資有風險”為借口賴帳。這種情況實際上是犯罪分子的狡猾伎倆,并不能說明行為人主觀上不具有非法占有集資款的犯罪目的。袁某非法集資千萬元,除了曾有100多萬元投資于經營外,絕大部分用于歸還所借高利貸的本息,用后面所借還前面所借,拆東墻補西墻。其承諾的月利息8%~20%,通過正常的生產經營,根本無法實現。袁某對其日后的償還無力應當是明知的。根據2001年《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的規定:行為人通過詐騙的方法非法獲取資金,造成數額較大資金不能歸還,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認定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明知沒有歸還能力而大量騙取資金的。因此,盡管袁某最終未對大量集資款實際占有,但仍可認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另外,袁某在未向公眾公開的情況下,把大量集資款存入其私人帳戶、用于其個人消費揮霍或其他私人用途,嚴重侵犯了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公安機關為了挽回公眾損失,在追繳贓款的過程中向袁謀訊問存單去向,但其一直拒絕提供,最后公安機關通過銀行系統多次查詢才將袁某的個人存款扣押凍結。可見,袁某非法占有集資款的主觀故意是非常明顯的,而且這也是對公眾實行欺騙的表現。
具體到本案:首先,袁某以投資養殖、開發房地產為由,許諾高回報為誘餌,在集資過程中,使用了經過虛報注冊資本而取得的公司營業執照,有欺騙公眾,隱瞞經營性質的行為。其次,在集資過程中,集資的借口是做墊資、投資等生意需要用錢,實際上借錢主要是用來還以前所借高利貸的本息,并且是明知沒有歸還能力而大量騙取資金。再次,袁某將集資款以本人的名義存入私人賬戶,說明其主觀上非法占有的故意。綜上,筆者認為,袁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詐騙的方法非法集資,數額特別巨大,侵犯了公民的財產所有權,構成集資詐騙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13醉酒駕駛怎么處罰
2021-02-04請律師打官司怎樣付費
2020-11-22抄襲侵犯了出版商什么權利
2021-02-10用別人的域名算侵權嗎
2020-12-13房子保全解封需要多久
2021-01-19交通事故賠償有哪些費用
2020-11-17指定管轄偵查時傳喚可否異地
2021-01-29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2020
2020-12-04超過強制執行時效可以再次訴訟嗎
2020-12-13銀行監督機構從業人員需承擔哪些法律職責
2021-02-17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意義是什么
2021-02-09什么情況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1-03-14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聘書能否代替勞動合同
2020-12-11保險公司理賠出院時應注意什么
2020-12-13未避讓斑馬線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8無證駕駛免賠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聲明
2020-11-11購買車險警惕哪些陷阱
2021-02-17人民財產保險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0-11-10化名保單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