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罪是詐騙罪的一種,是《刑法》明文規定的一種刑事犯罪。關于罪與非罪在法律上具有嚴格的區分標準,應當結合犯罪嫌疑人的主客觀情況來綜合分析。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
2、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的,數額在五萬至二十萬元以上的。
相關法律知識:
根據《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和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定,利用經濟合同詐騙他人財物數額較大的,構成詐騙罪。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的,詐騙數額應當以行為人實際騙取的數額認定,合同標的數額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行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其行為屬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
(一)明知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擔保,采取下列欺騙手段與他人簽訂合同,騙取財物數額較大并造成較大損失的:
1、虛構主體;
2、冒用他人名義;
3、使用偽造、變造或者無效的單據、介紹信、印章或者其他證明文件的;
4、隱瞞真相,使用明知不能兌現的票據或者其他結算憑證作為合同履行擔保的;
5、隱瞞真相,使用明知不符合擔保條件的抵押物、債權文書等作為合同履行擔保的;
6、使用其他欺騙手段使對方交付款、物的。
(二)合同簽訂后攜帶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逃跑的;
(三)揮霍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致使上述款物無法返還的;
(四)使用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致使上述款物無法返還的;
(五)隱匿合同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拒不返還的;
(六)合同簽訂后,以支付部分貨款,開始履行合同為誘餌,騙取全部貨物后,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或者雙方另行約定的付款期限內,無正當理由拒不支付其余貨款的。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的條件有哪些
2020-12-22哪些商標行為應撤銷
2020-12-22濟寧汶上交通違章多久處理
2020-11-28精神暴力包括哪些行為
2020-11-12買的新車卻辦過保險,4s店是否構成欺詐
2020-12-02入職3個月無故被開除賠償金怎么算
2020-11-08公司倒閉派遣制制員工怎么賠償
2021-01-07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效力及缺失
2021-01-22勞動糾紛材料怎么寫
2020-12-20年金保險指的是什么
2020-12-09人身保險合同引發糾紛可否由法院主持調解
2021-02-13應怎樣證明保險經紀人代表投保人的利益問題
2021-03-15妻子代簽的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2-12保險合同上標注責任免除條款 如何發生效力
2021-03-13失業保險基金被挪用怎么辦
2021-02-18失業保險不領取以后還可以拿嗎
2021-02-08在哪些情況下保險責任可以免除
2021-01-22如何選擇合格的保險代理人
2020-12-14公眾責任險投保的意義
2021-01-23煙臺市學校校方責任保險工作實施方案(試行)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