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受害人因交通事故全部或部分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終生護理,會產生高額的護理費。對這部分護理費如何計算,是法院審理案件的一大難點,而對受害人來說也是其最大利益所在之處,因此分析這類案件中護理費的計算標準和依據有重大意義。根據真實的案例來進行分析。
2009年3月15日上午,張某乘坐懷某駕駛的小客車前往杭州。當該車行至滬杭高速公路主車道處時,懷某突然發現前方主車道與停車道之間停了一輛車(該車系高速公路急修車,發生故障后停于此,設有警示標志),懷某將車拐至超車道時,被同向行駛的鄧某駕駛的金龍大客車撞翻,致張某受傷住院331天,發生醫療費74萬元。張某出院后,又在鎮衛生院治療中發生醫療費1579元。經某鑒定所鑒定,張某構成二級傷殘。
該事故經交通部門認定:鄧某負事故主要責任,懷某負次要責任。鑒此,前后三次主持調解,鄧某和懷某對賠償醫療費、誤工工資、住院護理費、后續治療費等均無異議,但不同意賠償張某提出的今后護理費和殘疾賠償金,致調解以失敗告終。為此,張某及其父母、子女,將鄧某和懷某起訴至法院,要求二被告賠償醫療,誤工、護理、傷殘補助、殘疾賠償金等費用共計60.6萬元。
本案中,鄧某和懷某對賠償醫療費、誤工工資、住院護理費、后續治療費等均無異議,但不同意賠償張某提出的今后護理費和殘疾賠償金,致調解以失敗告終。本案爭議的焦點是今后護理費是否應予賠償及如何計算。對此,有兩種不同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被告對原告的醫療費、誤工工資,住院護理費均應賠償,但是不必賠償今后護理費。因為,對于殘疾的原告,被告已賠償了殘疾賠償金,其作用就在于對原告因生活不能自理所需的護理費用的補償,因此不必專門賠償今后護理費。
另一種意見認為,被告既需賠償醫療費、誤工費,住院護理及殘疾賠償金等費用,又需賠償今后護理費。因為殘疾賠償金與今后護理費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殘疾賠償金的作用在于補償受害人因殘疾導致的收入減少,人身受損等,而今后護理費在于補償其雇工護理所需之費用。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人民損害賠償解釋》)也有明確規定。因此,被告應當賠償今后護理費。
關于護理費數額的確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21條規定:“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雇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1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受害人定殘后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并結合配制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
(一)護理費的概念與類型
護理費是指受害人因遭受人身傷害(包括死者生前的搶救期間),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他人幫助而付出的費用。受害人在沒有遭受人身傷害之前,本來能夠自主處理自己的生活,無需他人的幫助,也不需要為此支付費用,但由于遭受侵害而不得不支付此等費用,因此該筆財產損害的發生與加害行為之間具有相當因果關系,自然應由賠償義務人承擔賠償責任。
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對護理費進行不同的分類:
首先,依據護理期間的不同,可以將護理費分為三類:其一,受害人在治療傷情期間,需要他人幫助而付出的護理費;其二,受害人在傷情治愈后的康復期間,需要他人幫助而付出的護理費;其三,受害人因殘疾而永久性地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持續地幫助而付出的護理費。對于這三類護理費用的賠償,《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21條都明確地規定賠償義務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受害人住院治療期間,所需要的護理工作可能是由護士進行的,此部分費用應當納入醫療費用當中,而不屬于護理費之列。
其次,按照護理人員的不同,也可以將護理費分為三類:其一,聘請專門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護工)的護理費;其二,受害人的親屬或配偶進行護理的護理費;其三,受害人雇傭的其他人進行護理的護理費。按照《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的規定,無論從事護理工作的人是誰,護理費都應當給予賠償。受害的親屬或配偶進行看護時,雖然表面上沒有看護費用的支出,但受害人親屬或配偶的看護活動仍然具有金錢價值,此種出于親情行為不能施惠給加害人,所以加害人也應當支付護理費。
(二)護理費的計算標準
上述對護理費的分類,其主要意義就體現在護理費的計算標準上。《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21條第1、2款規定,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雇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1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第145條關于護理費的規定相比,《人身損害賠償解釋》該規定的進步之處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意見》第145條要求,護理受害人應當“經醫院批準”,因此護理費并非當然屬于損害賠償的范圍。而《人身損害賠償解釋》取消了這一限制,依據該解釋第17條,護理費當然包括在損害賠償的范圍之內;其次,《意見》第145條將那些沒有工資收入的護理人員的護理費的標準確定為“當地的一般臨時工的工資標準”以內,這種標準顯然與護理人員從事的工作性質不相符。因為對受害人進行的護理常常勞動強度大、技術要求高,與臨時工的工作不具有可比性。《人身損害賠償解釋》將沒有收入的護理人員的護理費計算標準確定為“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動報酬標準”,顯然更為科學合理。
依據上述規定,護理費的計算標準為:
1、護理費計算的原則
原則上,護理費的數額是按照護理人員的花費確定的。護理人員的花費包括: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護理人數、護理期限。
2、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
當護理人員有固定收入的時候,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這里所謂的護理人員顯然是指那些非專職的護理人員。當護理人員沒有固定收入時,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計算。在護理人員沒有收入的,此時無論受害人是否實際支付給護理人員以報酬,也無論其實際支付報酬的數額,統一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計算。因為在非專職的護理人員對受害人進行護理時,雖然表面上受害人可能并沒有支付或者完全無需支付護理費用給護理人員,但是護理人員為此付出了勞動,該勞動也是可以以金錢進行評價的。
受害人雇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計算。這里所謂的護工是指專門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
3、護理人數
護理人數原則上為1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這一規定既可以防止受害人毫無必要地增加護理費,避免賠償義務人承擔不應有的賠償責任,同時又考慮了受害人的實際需要,作出了一定的變通。
4、護理期限
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20年。這里有3個問題值得研究:
(1)在考慮護理期限時應當將受害人受害時的年齡與受訴法院所在的省、自治區或直轄市的人均期望壽命進行比較,用該人均期望壽命減去受害人在遭受損害時的年齡,再結合受害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因素進行適當調整后,確定一個期限。
(2)如果受害人實際被護理的期限超過了法院判決確定的護理期限,有時甚至超過20年的最長期限時,就超出該期限的護理費,受害人是否有權要求賠償義務人承擔賠償責任?對該問題,《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32條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依據該條,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護理費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護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5至10年。
(3)如果受害人實際被護理的期限短于法院判決確定的護理期限,即在沒有到該期限的時候被護理人就死亡了,而賠償義務人一次性已經支付了該期限內的全部護理費,此時多余的護理費是否應當返還?我們認為,由于判決中確定的護理期限是法官基于法律的規定在自由裁量權的范圍內作出的,而受害人也是基于法院的判決而一次性取得該筆護理費的,所以就多余的護理費用受害人的繼承人不負有返還的義務,賠償義務人也不得起訴要求返還。
四、在確定護理費時,應當注意的問題
1、在遭受人身傷害之前已經需要護理的人,如何確定其護理費用
實踐中,一些受害人在遭受人身傷害之前已經因先天的殘疾或其他原因而需要他人進行護理,如果因人身傷害導致護理人數的增多,那么法院也應當依據實際情況判決賠償義務人承擔護理費。如果人身傷害并沒有導致護理人數的增多,而僅僅是造成原先護理受害人的人所從事的護理工作難度加大,也應當按照增加的難度判決賠償義務人給付護理費。
2、護理依賴程度
護理依賴程度就是指被護理人對護理人在生活上的幫助的依賴性的程度。依照1996年國家技術監督局頒布的《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的有關規定,護理依賴指傷、病致殘者因生活不能自理需依賴他人護理者。生活自理范圍主要包括下列五項:(1)進食;(2)翻身;(3)大、小便;(4)穿衣、洗漱:(5)自我移動。護理依賴的程度分3級:(1)完全護理依賴指生活不能自理,上述5項均需護理者;(2)大部分護理依賴指生活大部不能自理,上述5項中有3項需要護理者;(3)部分護理依賴指部分生活不能自理,上述5項中一項需要護理者。
3、護理級別的確定
依據《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21條第3款的規定,受害人傷殘后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并結合配制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所謂“配制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是指致殘的受害人再配制殘疾輔助器具后在多大程度上恢復了生活自理能力。之所要考慮這一因素是因為,依據《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在受害人致殘后賠償義務人要承擔殘疾輔助器具費的賠償責任,因此當配制了殘疾輔助器具后受害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生活自理的能力,自然其護理依賴程度降低,護理級別降低,護理費也相對較少。至于具體的護理級別的判斷,可以參考衛生部1982年4月7日頒布的《醫院工作制度》中確定的護理級別。《醫院工作制度》第2條規定,病員入院后,應根據病情決定護理分級,并作出標記。護理級別分為以下幾類:(1)特別護理:病情危重,需隨時進行搶救的病員。派專人晝夜守護,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備齊急救器材、藥品,隨時準備急救;制定護理計劃,并預防并發癥,及時準確地填寫特護記錄。(2)一級護理:重癥病員、大手術后急需嚴格臥床休息的病員。臥床休息,生活上給予周密照顧,必要時制定護理計劃和做護理記錄;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每30分鐘巡視1次;認真做好晨、晚間護理;根據病情更換體位,擦澡、洗頭,預防并發癥。(3)二級護理:病情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員。適當地做室內活動,生活上給予必要的協助;注意觀察病情變化,每1至2小時巡視1次。(4)三級護理:一般病員。在醫護人員指導下生活自理;注意觀察病情。根據病情參加一些室內、外活動。
綜上所述,鄧某和懷某應當賠償張某的今后護理費,具體數額可根據《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的規定確定。
一、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藥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
二、誤工費:1、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2、按照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3、參照廣州市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三、護理費:1、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2、參照廣州市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計算。
四、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
五、住院伙食補助費:50元/天。
六、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
七、殘疾賠償金:
1、城鎮居民:
一級傷殘537949.6元,二級傷殘484154.64元,
三級傷殘430359.68元,四級傷殘376564.72元,
七級傷殘215179.84元,八級傷殘161384.88元,
2、農村居民:
一級傷殘187434元,二級傷殘168690.6元,
三級傷殘149947.2元,四級傷殘131203.8元,
五級傷殘112460.4元,六級傷殘93717元,
七級傷殘74973.6元,八級傷殘56230.2元,
九級傷殘37486.8元,十級傷殘18743.4元。
八、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準計算。
九、被扶養人生活費: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十、死亡賠償金:城鎮居民537949.6元;農村居民187203.8元。
十一、喪葬費:27842元。(若只是傷殘,沒有第十、十一項費用)
十二、精神損害撫慰金:由法院根據受害人傷殘等級及雙方責任酌情判決。
十三、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十四、受害人的戶口在農村,但發生交通事故時已在廣州市居住一年以上,且有固定收入的,死亡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按照廣州市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初步審查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14喝多少酒算酒駕 酒駕的危害有哪些
2020-12-21關于職工死亡撫恤金如何計算
2020-12-14投標保證金比例
2021-03-13未婚同居多久算事實婚姻
2021-03-10離婚后還有哪些民事權利和義務
2021-02-07存款人死亡后的存款如何處理
2020-11-27交通事故對方全責應該賠償多少
2020-12-23勞務合同和就業協議書有什么不同
2021-01-25家庭財產保險賠償什么情況下才可以得到賠償
2020-11-10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能否約定損失賠償條款
2020-11-10保險主次責任理賠流程
2020-12-25公眾責任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6保了車上(貨物)責任險后,貨物掉落導致他人受損是否因該賠償?
2021-01-10企業倒閉了保險怎么辦
2021-03-08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過程中應當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2021-01-12保險利益與投保有什么關系嗎?
2021-01-12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權
2021-01-15保險受益權的變動分析
2021-03-11保險專家提醒:先用眼再動手才保險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