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對詐騙罪的認定處罰是如何規定的
詐騙罪侵犯對象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通常認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本罪往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二者從實質上說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
其次,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使對方在判斷上有一定的錯誤,也不妨礙欺詐行為的成立。在欺詐行為與對方處分財產之間,必須介入對方的錯誤認識。
再次,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后作出財產處分。財產處分包括處分行為與處分意思,作出這樣的要求是為了區分詐騙罪與盜竊罪。處分財產表現為直接交付財產,或者承諾行為人取得財產,或者承諾轉移財產性利益。行為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他人放棄財物,行為人拾取該財物的,也應以詐騙罪論處。
最后,欺詐行為使被害人處分財產后,行為人便獲得財產,從而使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害。根據刑法第266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
《“兩高”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出租房屋可以申請代開專票嗎
2021-03-01商標權質押到期未續押是否有效
2021-02-15監察機關留置最長期限
2020-11-30打借條必須需要擔保人嗎
2021-03-25欠條丟了有照片可以嗎
2021-03-25哪些繼承人喪失繼承權?
2021-02-28什么屬于精神出軌,法律有規定精神出軌嗎
2021-02-12家庭暴力離婚賠償標準
2021-03-20夫妻間冷暴力違背婚姻法嗎
2021-02-09父母贈與兒子兒媳房產可以反悔嗎
2020-12-12抵押物有哪些種類
2021-01-08失業保險調劑金是什么
2021-02-25保險受益人變更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9免賠額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14保險合同盡到說明義務是否就可以免責
2021-01-26林場土地怎么進行轉讓
2020-11-18農村集體土地流轉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4公益拆遷是什么,公益拆遷補償低嗎
2021-02-08航拍圖就能決定你的拆遷補償嗎
2021-02-24如何認定拆遷安置已經完成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