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組織賣血罪是指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非法組織他人出賣血液的行為。
本罪與非罪的區分
本條第1款的規定,非法組織賣血罪是行為犯。但《獻血法》第18條又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非法采集血液的;(2)血站、醫療機構出售無償獻血的血液的;(三)非法組織他人出賣血液的。"那么,如何理解兩種法律規定之間的關系,對于區分罪與非罪至關重要。
根據《刑法》第333條規定,構成非法組織賣血罪須同時由以下幾個基本條件:違反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對他人出賣血液具有組織行為;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缺乏其中任何一個基本條件的,一般情況下不能夠構成本罪。比如沒有違反法律規定而組織他人正常的血液采集行為;或者雖然具有違反法律規定的他人賣血行為,但只是參加者并不是組織者的,一般情況下不能以本罪定罪處罰。
本罪與強迫賣血罪的界限
兩罪在主體上都是一般主體,必須是年滿16周歲的人才能構成;主觀上都是出于故意,即明知自己行為的性質而仍然實施這種行為;客體上都直接侵犯了國家對獻血工作的管理制度。但它們又有明顯的不同:(1)客體不完全相同。非法組織賣血罪沒有侵犯賣血者的人身權利,而強迫賣血罪則侵犯了賣血者的人身權利。(2)客觀方面不同。非法組織賣血罪中的被組織者是自愿賣血的,而強迫賣血罪中的賣血者則是被迫的;本罪表現為組織行為,而后者表現為以暴力、威脅方法強迫的行為。
與非法采集、供應血液、制作、供應血液制品罪的界限
兩罪都是血液方面的危害公共衛生罪,主觀上都出于故意,客觀方面也表現出一定的相似之處,主體都是一般主體,客體也基本相同,但二者是有明顯區別的:(1)犯罪對象不完全相同。本罪的對象只能是血液,不包括血液制品;后者的對象不僅包括血液,還包括血液制品。(2)行為方式不同。本罪表現為將血液作為商品加以出賣而破壞無償獻血制度,后罪表現為沒有采供血液資格或制作、供應血液制品的資格而非法進行采供或制作、供應而破壞采供血以及血液制品管理制度。(3)本罪是行為犯,后者是危險犯,必須足以危害人體健康的才能構成犯罪。(4)本罪的主體在理論上屬于組織犯,后者的主體在理論上屬于實行犯。
相信大家此時對這方面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看完整篇文章,您對這方面的內容是否還有其它疑問?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質的律師咨詢服務,如果您還有其它任何疑問,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給子女算贈與嗎
2020-12-21車禍臉部哪種程度可以評級
2020-12-27單位惡意不接受仲裁裁決書怎么辦
2020-11-27能拿別人的房產證去做抵押嗎
2021-03-21大學生在校外自殺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8開發商無證賣房子欺騙消費者怎么維權
2020-11-09無故解雇員工如何補償
2021-02-28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的補償是多少
2020-12-25勞動糾紛可以凍結公司基本賬戶嗎
2021-02-18產品質量和產品責任險
2020-11-26精神病人墜入水井溺亡 保險公司須賠錢
2020-12-05車禍后的賠償是不是保險公司決定的
2021-03-08失業保險待遇轉遷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6在不同保險公司投保人身意外和重大疾病險,如何理賠
2020-12-07保險受益人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18新保險法第十六條有什么疑義
2021-03-20保險費的實質是什么
2021-02-18國家承擔軍人傷亡保險的資金
2020-11-15保險經紀人組織制度
2020-12-13投保人能為哪些人投保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