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損害賠償訴訟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受害方在受到侵害后,依法所能獲得多大程度的司法救濟,主要決定其賠償范圍。
什么是人身權?人身權案例有哪些?人身權損害賠償有哪些標準?下文做了詳細的介紹:
「論文提要」
人身損害賠償訴訟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受害方在受到侵害后,依法所能獲得多大程度的司法救濟,主要決定其賠償范圍及其計算標準,我國人身損害賠償范圍和標準存在重大的立法沖突,這些沖突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司法實務工作和司法公正。因此,統一我國人身損害賠償范圍和標準,對侵權行為法的制訂和《民法典》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
「正文」
人身侵權行為產生人身侵權損害賠償之債,生發人身侵權損害賠償之訟。從某種意義上說,此類訴訟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受害方在受到傷害(包括死亡)后,依法所能獲得多大程度的司法救濟,主要決定于賠償項目及各項目的的計算標準?;诖?,筆者認為,對人身損賠標準作些深入的思考,對于侵權行為法的制定和實施,對于《民法典》的完善,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人身損害賠償標準的立法沖突
涉及侵害人身權的損害賠償立法,在我國主要有五部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即1986年第六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的198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通則》及最高法院審判委員會1988年1月26日通過的《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國務院1991年9月22日發布、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務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1994年5月1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賠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13日通過的《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由于他們制訂時間的先后性,加上我國經濟轉型、法制建設步伐加快等原因,賠償的范圍和標準呈現出擴大化、細微化、具體化趨勢,既體現了我國法制發展的趨勢,又說明,我國人身損害賠償范圍和標準在立法上的沖突現實,主要體現在:
(一)人身損害賠償常規賠償范圍方面
依《民法通則》第119條及《意見》第142條至147條的解釋,其規定的對人身權損害的常規賠償,包括醫療費(包括診察費、藥費、治療費、檢查費等直接醫治人身損害所消耗的費用)、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專事護理人的誤工補助費、需要送醫院搶救或必須轉院治療的受害人、其本人和護理人員的交通費和住宿費。《國家賠償法》第27條對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常規賠償范圍與《民法通則》的規定相似,但未將專事護理的人的誤工補助、交通費和住宿費等項列入,所不同的是后者還明確規定了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的計算標準。《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36條規定的常規賠償范圍有6項即醫療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断ā返?1條亦僅僅規定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三項常規賠償項目?!蛾P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規定的常規賠償范圍與《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相同。由此可見,相對而言,在人身權損害賠償的常規范圍而言,《民法通則》較為狹窄,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和《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則較為完備。
在實務中,對醫療費、誤工損失、護理費、交通費和住宿費的賠償、《民法通則》及《意見》與《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基本趨于一致,較為合理。但對于《民法通則》之后所確立的住院伙食補助費值得一論。筆者認為,受害人住院治療,其伙食支出自然超過其原在家中的標準,對此應予賠償方為合理。
(二)人身損害賠償特定賠償項目方面
所謂人身權損害賠償特定賠償項目是指人身權損害賠償常規賠償范圍以外的賠償項目,主要包括侵權行為導致受害方殘廢或死亡的賠償范圍和項目。
1、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的賠償。對此,《民法通則》、《消法》中只規定了一個原則,并未規定計算標準,而《意見》則說:"賠償的生活補助費,一般應補足到不低于當地居民基本生活費的標準。"但沒有規定賠償的年限,對此《國家賠償法》第27條第(5)項的規定是"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倍,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0倍"?!兜缆方煌ㄊ鹿侍幚磙k法》第37條第(5)項和《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第(5)項的規定是:"殘廢者生活補助費:根據傷殘等級,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賠償20年。但50周歲以下的,年齡每增加1歲減少1年,最低不少于10年,70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由此,似乎可以推斷出最高人民法院在殘疾人生活補助費問題上,基本采納了《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的規定。
2、傷殘用具費賠償。對此,《民法通則》、《意見》、《國家賠償法》均未作規定,《消法》僅列為賠償項目,未明確其賠償標準,《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因殘廢需要配制補償功能的器具的,憑醫院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則規定"受害殘疾人因日常生活或輔助生產勞動需要必須配制假肢、代步車等輔助器具的,憑醫院證明按照國產普通型器具的費用計算。"對此各地法院在實務中基本上都予以賠償,筆者認為這一項目的確立是必須的合理的,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配置輪椅等,能夠更好地幫助殘者解決日常生活或輔助生產勞動需要,應予明確。
3、喪葬費賠償。對此,《民法通則》、《消法》均只規定為應賠項目,但卻未明確具體標準?!秶屹r償法》規定:"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0倍",其將死亡賠償金與喪葬費合在一起計算,很不科學;《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的喪葬費標準支付"更具操作性。而《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關于"國家或地方有關機關有規定的,依該規定,沒有規定的,按照辦理喪葬實際支出的合理費用計算。"的規定又顯示出一定的靈活性特征。
4、死亡補償費(死亡賠償金)賠償?!睹穹ㄍ▌t》及《意見》沒有規定此項賠償項目,是一個缺陷。因為,依通說,死亡補償費屬慰撫金性質。按照《民法通則》第119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死亡的,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撫養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但就喪葬費而言是很低的,一般為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這就易導致這樣一個不公平現象。即如果侵權行為人致人重傷、殘廢,受害人因此可以獲得萬余元、10萬甚至數十萬元的賠償,而侵權行為人致他人死亡的,卻只需支付至多數千元的喪葬費。從立法原意而言,人的生命權應大于健康權,而上述法律規定由于未曾確定死亡賠償費制度無異于促使了健康權大于生命權現象的出現。事實上,立法界和司法實務部門已發現了這一不合理現狀的存在,認為確立死亡補償費已是刻不容緩了。遂對此后有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作出了積極的修正?!秶屹r償法》、《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消法》和《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都規定了死亡賠償金和死亡補償費制度,這是一個好開端,彌補了《民法通則》的不足。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里出現了三種賠償標準,其一,《國家賠償法》第27條第1款第3項規定:"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0倍"。這種計算標準,一是將死亡補償費與喪葬費放在一起計算,計算總額;二是確定統一的標準,即按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0倍計算;其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的死亡補償費。計算辦法是:"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計算,補償10年。對不滿16周歲的,年齡每小1歲減少1年;對7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1歲減少1年,最低不少于5年。"其三,《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死亡補償費按當地平均生活費計算,補償20年,對7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少計一年,但補償年限最低不少于10年。"以上三種辦法,第一種適用于國家賠償責任的確定,第二種適用于道路交通事故賠償責任的確定,第三種是僅適用于觸電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確定。均非適用于全部侵害生命健康權賠償責任的統一方法。事實上,三者的立法宗旨雖則一致,在于動用法律救濟方法,填補損害、精神撫慰和制裁違法。同時我們又要清醒認識到,因囿于各自適用范圍的局限,三者的標準并不統一甚至是矛盾的。如"職工平均工資"與"當地平均生活費"、"20倍"與"補償10年"、"對不滿16周歲的,年齡每小1歲減少1年,對70歲以上的,年齡每增1歲減少1年,最低不少于5年"與"對7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少計一年,但補償年限最低不少于10年。"這些立法沖突的存在,必然導致實務工作的難以開展,特別是《民法通則》及《意見》中并無此項規定,而在參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處理有關案件時,當事人就完全可能"理直氣壯"地要求法官參照更有昨的標準。
5、被撫養人生活費賠償。對此,《民法通則》規定"造成死亡的,并應支付死者生前撫養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意見》第146條規定"侵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依靠受害人實際扶養而又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人要求侵害人支付必要生活費的,應當予以支持,其數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這一原則規定與《消法》類似。而《國家賠償法》、《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和《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不同,《國家賠償法》規定"被扶養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費給付至1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承諾為什么會出現遲延
2021-03-06實習生可以解除實習協議嗎
2021-01-27公司法對一人公司怎么規定
2021-02-25民間借貸糾紛中證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怎么判斷證據的有效性
2020-12-03共同過失犯罪的范圍與要件
2021-01-17解除婚姻關系有哪些途徑
2021-01-25婚姻自由是否屬于政治權利
2020-12-12交通肇事如何賠償
2020-12-24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怎么申請賠償
2021-01-09申請強制執行費用多少
2021-03-25學生在學校受傷班主任有責任嗎
2020-12-03違法占用村集體建設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25抑郁癥裁員是否有賠償金
2021-03-20員工曠工多久算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7北京工資超過多少扣個人所得稅
2020-12-08公司股東的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20建筑工程保險合同
2021-02-24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引發的思考
2021-02-18弄清免責條款 保險合同上沒簽字鬧糾紛
2021-03-06追尾造成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