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犯罪是一種在司法過程中恨常見的犯罪行為,主要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相關機構的工作人員利用已有職權進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等一系列犯罪行為。這些犯罪行為給集體,社會,乃至國家都帶來了及其惡劣的影響。那么職務犯罪風險的高低是怎么樣的呢?
一、職務犯罪的種類
修訂后的刑法規定,檢察機關管轄53種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劃分為三大類:貪污賄賂犯罪(第八章);瀆職罪(第九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的犯罪。
貪污賄賂犯罪,在我國刑法中第八章中用了十五個條文,規定了十二個罪名(394—396)包括:1、貪污罪;2、挪用公款罪;3、受賄罪;4、單位受賄罪;5、行賄罪;6、對單位行賄罪;7、介紹賄賂罪;8、單位行賄罪;9、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10、隱瞞境外存款罪;11、私分國有資產罪;12、私分罰沒財物罪。
瀆職罪在我國刑法第九章中用了二十三條規定了34個罪名。包括:1、濫用職權;2、玩忽職守;3、枉法追訴裁判罪;4、私放在押人員罪;5、國家工作人員簽訂、履行合同被騙罪等。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犯罪有七個:1、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罪;2、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搜查罪;3、刑訊逼供罪;4、暴力取證罪;5、虐待被監管人罪;6、報復陷害罪;7、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破壞選舉罪。
二、職務犯罪立案標準
貪污罪:5000元以上,不滿5000元但情節較重的(貪污救災、搶險、防汛、防疫、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及募捐款物、贓款贓物、罰沒款物、暫扣款物,以及貪污手段惡劣、毀滅證據、轉移贓物等情節);
受賄罪:5000元以上,不滿5000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因受賄行為而使國家或者社會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2)故意刁難、要挾有關單位、個人,造成惡劣影響的;(3)強行索取財物的;
職務侵占罪:5000元~20000元以上;
挪用公款罪:10000~30000以上(“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5000~10000元以上(“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
單位受賄罪:10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故意刁難、要挾有關單位、個人,造成惡劣影響的;(2)強行索取財物的;(3)致使國家或者社會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
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30萬元以上;
隱瞞境外存款罪:30萬元以上;
私分國有資產罪:10萬元以上;
私分罰沒財物罪:10萬元以上。
三、司法意見
為進一步規范貪污賄賂、瀆職等職務犯罪案件緩刑、免予刑事處罰的適用,確保辦理職務犯罪案件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根據刑法有關規定并結合司法工作實際,就職務犯罪案件緩刑、免予刑事處罰的具體適用問題,提出以下意見:
(一)、嚴格掌握職務犯罪案件緩刑、免予刑事處罰的適用。職務犯罪案件的刑罰適用直接關系反腐敗工作的實際效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要深刻認識職務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正確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充分發揮刑罰的懲治和預防功能。要在全面把握犯罪事實和量刑情節的基礎上嚴格依照刑法規定的條件適用緩刑、免予刑事處罰,既要考慮從寬情節,又要考慮從嚴情節;既要做到刑罰與犯罪相當,又要做到刑罰執行方式與犯罪相當,切實避免緩刑、免予刑事處罰不當適用造成的消極影響。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犯罪分子,一般不適用緩刑或者免予刑事處罰:
(1)不如實供述罪行的;
(2)不予退繳贓款贓物或者將贓款贓物用于非法活動的;
(3)屬于共同犯罪中情節嚴重的主犯的;
(4)犯有數個職務犯罪依法實行并罰或者以一罪處理的;
(5)曾因職務違紀違法行為受過行政處分的;
(6)犯罪涉及的財物屬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防疫等特定款物的;
(7)受賄犯罪中具有索賄情節的;
(8)瀆職犯罪中徇私舞弊情節或者濫用職權情節惡劣的;
(9)其他不應適用緩刑、免予刑事處罰的情形。
(三)、不具有本意見第二條規定的情形,全部退繳贓款贓物,依法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符合刑法規定的緩刑適用條件的貪污、受賄犯罪分子,可以適用緩刑;符合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依法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不具有本意見第二條所列情形,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或者超過三個月未還構成犯罪,一審宣判前已將公款歸還,依法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符合刑法規定的緩刑適用條件的,可以適用緩刑;在案發前已歸還,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四)、人民法院審理職務犯罪案件時應當注意聽取檢察機關、被告人、辯護人提出的量刑意見,分析影響性案件案發前后的社會反映,必要時可以征求案件查辦等機關的意見。對于情節惡劣、社會反映強烈的職務犯罪案件,不得適用緩刑、免予刑事處罰。
(五)、對于具有本意見第二條規定的情形之一,但根據全案事實和量刑情節,檢察機關認為確有必要適用緩刑或者免予刑事處罰并據此提出量刑建議的,應經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審理法院認為確有必要適用緩刑或者免予刑事處罰的,應經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職務犯罪風險主要來源于犯罪主體權利的不規范運用,以及自身錯誤的思維模式以及錯誤的行為模式,當然,外在的監管體系也是誘發職務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國需要完善監管體系,加強監管審查,加強對于有職務犯罪潛在風險的人員的審查,預防避免職務犯罪。
職務犯罪的種類有哪些
職務侵占罪司法解釋的內容?
挪用公款罪和職務侵占罪的區別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銷售數據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1-06食堂無食品經營許可證該接受如何處罰
2021-02-11贍養糾紛案件
2020-11-28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模板是什么
2021-01-03裝修合同工期延誤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1學生精神失常是學校的責任嗎
2021-01-15土地糾紛找民政嗎
2021-02-21離職檢查電腦合法嗎
2020-11-24雇傭關系怎么進行解除
2021-02-26保險合同怎樣才能成立
2021-01-14哪些原因會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終止
2021-02-04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4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10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證和標志管理的通知
2020-11-26機動車轉讓保險手續未變更出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賠償
2020-11-24車出車禍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保險詐騙犯罪的具體行為方式有哪些
2021-02-16投保人參保了意外傷害險,摔傷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7機動車交通事故致人身傷亡 四種特殊情形保險公司可免責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