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影響力受賄是犯罪
利用影響力受賄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該國家工作人員關系密切的人,通過該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或者利用該國家工作人員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托人財物或者收受請托人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較重情節的行為。
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行為人及各有關人員的主觀故意不同,直接影響到行為人及有關人員是否構成犯罪或構成何種犯罪。具體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進行探討:
1.關于直接利用影響力受賄的情形
直接利用影響力指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關系密切的人,直接通過該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請托人財物之行為。此種情形,以行為人沒有與該國家工作人員存在共同的受賄故意為前提,如果行為人與該國家工作人員存在共同的受賄故意,則行為人未必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而要根據具體情況以受賄罪共犯論處。
2.關于間接利用影響力受賄的情形
間接利用影響力是指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與其關系密切的人,利用該國家工作人員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請托人財物行為。這種情形,以行為人沒有與該國家工作人員存在共同受賄故意為前提,如果行為人與該國家工作人員存在共同的受賄故意,則行為人不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而是否構成受賄罪共犯,則要根據行為人和“該國家工作人員”的關系而定。這和斡旋受賄犯罪的主觀故意相類似,只不過后者的行為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故刑法直接規定為受賄罪;而前者的行為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與其關系密切的人,因而《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條將其規定為利用影響力受賄罪。
3.關于離職后利用影響力受賄的情形
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近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系密切的人,利用該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原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托人財物或者收受請托人財物的行為。這種情形,看行為人是否和其他國家工作人員存在共同的受賄故意,如果行為人與其他國家工作人員存在共同的受賄故意,則行為人可能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其他國家工作人員可能構成受賄罪;如果行為人與其他國家工作人員不存在共同的受賄故意,則行為人可能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其他國家工作人員不構成受賄罪。
如果你有其他疑問,可以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政部門作為出資人的主要職責有哪些
2021-03-07債務人失蹤后怎么辦
2021-02-28競業限制對夫妻同樣有效嗎
2021-02-03競業禁止補償金標準是什么
2020-12-23投資保險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2021-01-24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6如何寫保險賠償申請書
2021-01-17全車盜搶險與車上人員責任險
2020-12-23因車輛丟失同時起訴停車場和保險公司應當如何處理
2020-12-17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2-10撞墻事故該怎樣索賠
2021-02-04保險公司賠償多久能到賬
2021-02-03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概念是什么
2020-11-15交強險實施后車賠付要如何去計算
2021-02-05如何申請大額保險金
2021-01-20意外險拒賠后如何申訴
2021-02-18買保險花多少錢比較合適?
2020-12-25土地轉讓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31農村房屋拆遷補償,農村戶口和非農戶口有哪些區別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