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城市:路南區律師 濟源市律師 廣元律師 伊犁律師 蕪湖律師 株洲律師 古冶區律師 雞西律師 蘇州律師 眉山律師
我國歷史上有多次土地改革,其中最讓人難以忘記的就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也由一開始的私有制逐步演變為現在的公有制。那么征地程序違法是什么意思呢?征地程序違法的類型及法律責任是什么呢?小編將針對以上兩個問題進行解答。
(一)征地程序違法釋義
土地征收程序是征地機關在行使土地征收權過程中必須遵守的步驟、順序以及時限的總和。在征收過程中,征地機關既是決定者又是執行者,很容易從自身利益出發,濫用行政權力,任意征收土地,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為防止其濫用土地征收權,構成對他人利益的不適當干預和損害,嚴格遵守征地程序就顯得十分必要。征地程序違法的界定不僅是準確分析程序違法的后果和責任的理論需要,更是判斷和確定程序違法的標準和責任追究的現實需要。
1、征地程序違法的主體具有復合性
沒有實施行政行為的權利,就不具備實施行政程序行為的前提條件,所以,實施行政行為的主體必須是有具體行政權的國家行政機關或被授權的組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我國各級人民政府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為征地程序違法行為的主體,政府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實施土地征收職權行為,也不能對其職權行為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其行為的后果歸屬于其所在的機關,因此就不能成為土地征收程序違法行為的外部主體。各級人民政府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其所屬工作人員的程序違法責任雖然都是因征地違反程序產生的,但兩者的性質和歸責原則不同,前者屬行政外部責任,適用違法歸責原則,后者屬行政內部責任,以過錯為追究原則。
2、征地程序違法違反的對象是程序法
我國至今尚未出臺關于土地征收或征用的單性法律法規,關于征地程序的規定散見于《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實施條例》、《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征用地公告辦法》和《國土資源聽證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中。土地征收所涉及的程序不是孤立的,單項的程序,而是表現為一個程序集合。典型的程序內容包括行政許可程序,裁決程序,定價程序。其中,國家對行政許可程序與定價程序進行了專門立法,分別是《行政許可法》》和《價格法》,裁決程序,除了《行政復議法》之外,還有一系列單行的行政規章,主要包括《土地權屬爭議暫行辦法》、《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決定》、《土地違法案件查處辦法》等規范。
(二)征地程序違法的主要類型
行政法治原則要求具體行政行為要符合法定程序,否則就是行政程序違法,我國無論立法還是實務,一直存在輕程序的錯誤傾向,在土地征收中也不例外,在征地中,違反程序的表現多種多樣。主要集中在如下兩方面:
1、違反征地流程順序
根據前述法律法規,完整的征地順序包括:建設項目許可-告知征地-征地調查-征地聽證-征地安置和補償。其中《征用地公告辦法》和《國土資源聽證辦法》對公告程序和聽證程序作了專門規定。此外,《土地管理法》45條規定,征用農用地先辦農用地轉用審批,經國務院批準農地轉用時,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準權限內批準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超過征地批準權限的,應當另行辦理征地審批。《土地管理法》第46條規定,國家征用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第48條規定,征地補償方案確定后,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并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在2006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國家重新調整了建設用地的審批方式,今后國務院不再分批次審批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而是由省級人民政府匯總后一次申報。在實踐中,未批先征,未批先用,未經聽證程序而批準補償安置方案,不按照法定程序公告補償協議,征地后不辦理所有權與使用權變更手續等現象較為普遍,其中國家和省政府重點建設項目的這類問題最為突出。
2、違反時間與空間限定
時間和空間對任何程序規定來說,可起到將實體目標與實體權利明確化、具體化的效果。例如,根據《土地管理法》第47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按照被征用前三年的平均年產值的6到10倍補償。”目的是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這里,土地征用補償標準定位為前三年平均值,就是將“保持原有生活水平”這一較為主觀的目標原則具體化;征地程序的空間設定,主要體現為轄區的設定與決定過程的公開范圍兩個方面。在轄區方面,對土地征收的審批,我國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了地類和數量與機關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地塊的重要性越高,數量越大,審批機關的級別越高。我國土地管理法第45條規定,征用土地實行國務院和省級政府兩級審批,國務院批準征用土地的權限是征用基本農田、征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35公頃和征用其它土地超過70公頃以上的情形;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權限是征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低于35公頃和征用其它土地低于70公頃的情形。然而,目前土地征收中,“化整為零”、“下放審批權”、“分級限額審批”、“特事特辦”、“一事一議”、“越權審批”等現象普遍存在。這就造成了較低級別的土地行政部門可以繞開上級機關的監督而徑行自批自用現象。這種規避審批轄區的做法,實際導致權限較低的征地機關處分了價值較高或數量較大的土地;而在決定過程的公開范圍方面,征地機關的遮掩和回避往往使被征收人在不知不覺中失去權利,并成為一些個案中被征收人無法及時主張權利的主要原因,為“非法圈地”打開了方便之門。
3、違反法定方式
作為程序構成要素的方式是指行為的表現形式,行政行為必須以一定的方式為載體,法定的方式對認定征收行為性質,確定征收行為效力和責任歸屬有重大意義。比如單獨選址項目需要提供的材料有31種之多,所有材料必須是書面形式。并且在經歷縣國土資源局→縣政府辦→縣長簽字→市國土資源局→市政府辦→市政府秘書長→市長簽字→省廳→省政府辦→省政府秘書長→省長簽字等環節過程種,也必須是直接書面的形式。我國實行世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征地程序流程較長,經歷的審批環節較多,實踐中,一些用地單位急于用地,某些審批部門主管領導以口頭或電話這種短、平、快形式批準開始征地的情形屢見不鮮。
(三)征地程序違法的法律責任
現代法治要求違法必究,土地征收程序是一種法律程序。為了保證征地權的有序運行,征地主體必須按照法定程序履行義務,如果征地主體違背法定的程序,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違反征地程序事件發生后,征地主體有義務自我糾正,征地主體不自我校正的,根據我國《行政復議法》第28條、《行政訴訟法》第54條第2款、第67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8條、59條的規定,被征地人可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如果征地主體違反征地程行為同時構成對被征地人合法權益侵害的,還必須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承擔行政賠償責任。
1、行為被確認違法、撤銷、變更及被要求重新做出的責任
我國《行政復議法》第28條規定對違反法定程序的,復議機關按照下列規定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決定撤銷、變更或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做出具體行政行為。”我國《行政訴訟法》第54條第2項規定:“對違反法定程序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并可以判決被告重新做出具體行政行為。”
考慮行政程序本身的特點,我國行政訴訟法一方面規定違反程序可以導致行政行為被確認違法以至被撤銷,宣告無效,同時,又補充規定,違反程序在某些情況下即使被宣告違法,也未必會導致行政行為被撤銷的結果。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8條規定:“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將給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利益造成巨大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判決,并責令被訴行政機關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從實踐來看,我國對違反程序的行為區分如下情況:第一,以程序瑕疵不影響權利義務為由,不認定行政行為違法;第二,嚴重違反程序,確認違法;第三,確認違法,并撤銷原具體行政行為。在我國土地征收中,因程序違法而導致行政行為被認定違法并撤銷的情況并不多見。如廣州大學城這一占地43.3平方公里,其中有2萬多畝耕地,1萬5千畝基本農田的大規模拆遷案,法院最終仍然是在認定程序違法的前提下,支持了政府的征地和拆遷決定。
對程序違法行為在某些情況下不撤銷或宣告無效,行為效力未受影響,但這并非意味著這種行為可不受追究,政府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仍應承擔其相應的程序違法后果。如我國行政處罰法第55條、行政復議法第34條均規定,違反程序規定的,由上級機關或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人民法院也可以據此發出司法建議。
2、行政賠償責任
我國《土地管理法》第78條第2款規定:“非法批準征用、使用土地,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我國《國家賠償法》第4條第3款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的,受害人有請求賠償的權利。”我國《行政訴訟法》第67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害造成損失的,有權請求賠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9條2款規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造成損害的依法判決承擔賠償責任。”從上述法律規定來看,我國確定了土地征收侵權的行政賠償制度。政府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征收的過程中違反了《憲法》、《土地管理實施條例》等法律和法規,并造成了被征收人土地權益受損的后果的,符合國家賠償要件。所以,被征收人可以選擇行政訴訟的途徑對自己的權益進行救濟。人民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可適用國家賠償法、行政法等法律的相關規定。在賠償的范圍計算上,依《國家賠償法》第28條規定,“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害的,按直接損失給予賠償,不賠償間接損失”。
不能成為外部侵權責任主體,但從內部來說,還是作為主體存在的,對各級政府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工作人員有故意和重大過失的,我國國家賠償法確立了行政追償責任制度。行政追償中,政府及各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承擔的是一種財產責任,但不能因此代替行政處分。
征地程序違法簡單來說就是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有些公務人員會利用職務之便濫用職權,這對于百姓來說就更應該去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以避免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如果對征地程序違法有不理解的地方,歡迎咨詢律霸的在線律師。
最新農村征地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最新征地補償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最新農村征地的程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申請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7交通事故證據有哪些
2021-01-04房屋中介違約應該怎么賠償
2021-01-04勞動合同變更是怎么回事
2021-02-25臨時工簽勞動合同后違約該怎么處理
2021-03-10部分免責算免責條款嗎
2021-02-08工費必須繳納嗎
2021-02-13企業停產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1-17在何種情況下不得使用訴訟方式請求支付保險金
2021-01-12人壽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哪些,哪些人壽保險合同無效
2021-02-28生產者的產品責任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承擔理賠責任
2021-03-10管理瑕疵亦應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10惡意重復保險該不該賠
2021-03-23保險公司賠償多久能到賬
2021-02-03保險法關于車輛理賠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6自燃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3-06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產生的訴訟費誰承擔
2021-02-16繳納保險費有什么作用
2021-02-02拆遷令下達后的訴訟期是多久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