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污與挪用公款的區(qū)別
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是具有不同社會危害性的兩種犯罪。這兩種犯罪對犯罪客體,即公共財產權的侵犯程度不同。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財產所有權中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權四種權能,而挪用公款罪只侵犯公款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權。在一般場合,兩者的界限是容易劃分的,但在一些特殊的案件中,如行為人挪用公款后產生了非法占有故意的情形下,定性上可能發(fā)生混淆。
第一,兩者侵犯的客體不同。兩種犯罪雖然都侵犯公共財產權,但侵犯程度不同,社會危害性也就不同。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財產所有權中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等全部權能,而挪用公款罪只侵犯公款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權。
第二,兩者主觀故意的內容不同。貪污罪的主觀故意是非法占有公共財物,不準備歸還;而挪用公款罪的主觀故意是暫時占有并使用公款,打算以后予以歸還。判斷挪用公款是否轉化為貪污,應當按照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具體判斷和認定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
第三,兩者的行為方式不同。貪污罪在客觀上表現(xiàn)為使用侵吞、盜竊、騙取等方法將公共財物據為己有,由于行為人往往采取銷毀、涂改、偽造單據、帳目等手段,故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發(fā)現(xiàn)公共財物已經被非法侵吞;而挪用公款罪的行為表現(xiàn)為擅自決定動用本單位公款,雖然有時也采取一些欺騙手段,但一般不采用侵吞、盜竊、騙取手段。在挪用公款案件中,行為人通常會在帳面上留下痕跡,甚至會留下借款憑證,沒有平賬舉動,因而通過查賬能夠發(fā)現(xiàn)公款被挪用的事實。
對此有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行為人挪用公款后攜帶部分所挪用的公款潛逃,說明其挪用公款的故意及行為已經發(fā)生轉變,不論是潛逃前的行為還是潛逃后的行為,均符合貪污罪的犯罪構成,應對整體行為認定貪污罪,犯罪數額為行為人所挪用的全部數額。第二種意見認為,行為人攜帶部分所挪用的公款潛逃的,應以貪污罪論處。至于行為人潛逃前的行為如何認定,則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河道整治拆遷的紅線范圍
2021-03-04行政強制措施應該多長時間解除
2020-11-30網上購物的時候要怎么維權
2021-03-03減資和股權變更能否同時做
2020-11-11車禍獲得賠償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22先干活后簽合同違法嗎
2021-02-16被贈與有戶口限制嗎
2020-12-07留置權適用占有改定嗎
2021-01-26買房征信報告有效期多久
2021-01-01公證處公證保全時要拍視頻嗎
2021-03-18煤礦井下用工最長不超過多少年
2020-11-10代替打印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1-01-15勞動爭議案件舉證指引最詳細
2020-11-15哪些情況壽險保險人可以免責
2020-12-03產品責任險中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2-06保險欺詐可以行政仲裁嗎
2020-11-07車輛續(xù)保要注意什么
2021-01-18含死亡責任的保險合同必須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嗎
2021-01-09空運保險合同的條款有哪些
2020-11-08車禍受傷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