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理該問題的法律政策依據:
(一)《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發包。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的,不得改變村內各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權。第二十二條規定,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時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二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并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五十一條規定,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愿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第七條規定,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調解工作,幫助當事人達成協議解決糾紛。
(四)國土資源部2003年1月3日頒布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爭議。第十四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案件不作為爭議案件受理。
二、處理該類問題的原則:
(一)根據法律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農戶為單位作為承包方,集體土地所有者代表作為發包方,簽訂土地承包合同取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對已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予以確認。
(二)土地承包法是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維護農村土地承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依據。土地管理法是加強土地管理,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法律依據。
(三)鄉鎮人民政府作為基層政府,法律賦予了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調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職責。鄉鎮人民政府主要依據土地承包法調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事故訴訟管轄法院
2021-01-27商標駁回復審期限要多久
2021-01-11買賣雙方的合同中明確約定支付定金,一方違約定金罰則如何適用
2021-03-12無錢還債擔保公司拖車合法嗎
2021-03-21怎樣辦理交通事故傷殘評定
2021-02-06交通事故死亡的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12定額發票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1-02-08破產和解的積極意義有哪些
2020-12-05孤老的監護人如何指定
2021-02-06資產拍賣程序的中止和終止
2020-11-30破壞軍婚有什么后果
2020-12-20精神病人能繼承遺產嗎
2020-11-26為什么集資房不可以抵押貸款
2021-03-17房屋補償標準能否作為賠償的計算依據
2021-02-23強制調崗可以不上班嗎
2021-01-28保險經紀人辦理保險經紀業務產生的法律責任該由誰承擔
2021-02-02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的營運資金是多少
2021-03-19商業第三者險的賠償計算方式
2020-11-22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呢
2021-01-06拒賠出具什么單據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