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忽職守罪和濫用職權罪區別有哪些
(一)犯罪客體的區別
濫用職權罪的直接客體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的正當性,玩忽職守罪的直接客體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的勤政性。
(二)犯罪客觀方面的區別
1、行為性質的區別。濫用職權罪在客觀方面的本質屬性是對職權的“濫用”。這種“濫用”主要表現為兩種情形:一是超越職權的濫用,即行為人超越法定權力范圍,違法決定無權決定的事項、擅自處理無權處理的事務;二是違法行使職權的濫用,即行為人違反法定辦事程序,胡作非為,隨心所欲地違法處理公務。玩忽職守罪在客觀方面的本質屬性是對職守的“玩忽”。這種“玩忽”行為,主要表現為兩種情形:一是不履行職責,即行為人嚴重不負責任,對法定職責義務,該為而不為,放棄職守、擅離崗位;二是不認真履行職責,即行為人嚴重不負責任,對法定職責義務,敷衍塞責。
2、行為方式的區別。從行為方式上講,濫用職權罪和玩忽職守罪都既可以由作為構成,也可以由不作為構成,只是行為的主要方式有所區別,即濫用職權罪主要表現為作為,玩忽職守罪多數表現為不作為。
(三)兩罪在主觀方面的區別
濫用職權罪與玩忽職守罪的主觀罪過,都是既可以由故意構成,也可以由過失構成。
(1)濫用職權罪主要是由故意構成,個別情況下也可以是過于自信的過失構成。表現為故意的濫用職權,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間接故意。如執法人員基于報復動機,濫用職權去罰沒個人或單位財產,違法吊銷他人的營業執照,非法拘禁他人等,便是一種直接故意的心理態度;如執法人員基于私情、私利,該為而不為,該扣押、查封的財產而不去扣押、查封,該吊銷營業執照的而不去吊銷,對故意拒不履行職責而導致的危害后果聽之任之,便是一種間接故意的心理態度。
(2)玩忽職守罪主要由過失構成,少數情況下也可以由間接故意構成。玩忽職守罪的主觀過失,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本應恪盡職守,時刻保持必要注意,但行為人卻持一種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的心理,對自己的玩忽職守行為可能導致的危害后果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可以避免,以致造成重大損害結果。
同時,必須要達到重大損失的程度,才能被評價為犯罪。如果您還有疑惑,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歡迎您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處理非法轉租問題
2021-03-15發虛假律師函圖片違法嗎
2021-03-18不動產是否可以內部鎖定不讓質押
2021-03-21網上買到假貨哪里可以舉報受理
2020-12-26房產贈與合同可以延遲生效嗎
2021-01-21如何撤銷錯誤的終結裁定
2021-02-27交通事故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2-25倉儲物應該怎樣驗收
2021-02-03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在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可以終止呢
2021-02-08勞務外包需要行政許可嗎
2021-03-05推薦最佳車險方案
2021-03-01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的效力
2020-11-23什么是人身保險
2021-02-07重復保險三大賠償計算方式
2020-12-11導游人士購買保險全方位攻略
2021-03-07辦理機動車理賠注意什么
2021-03-19保險公司不予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0-11-27購買保險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08保險不賠償怎么辦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