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現在土地只能是屬于國家或者集體,并且如果是宅基地的也只能在集體內部轉讓,所以大家如果想要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到律霸網站學習,個人想要獲得土地的使用權必須經過申請,關于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最長多少年很多人不知道,接下來讓小編來告訴大家有關的規定。
一、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最長多少年?
集體土地承包轉讓年限最長為30年。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條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可以延長
(一)耕地的承包期
據統計,我國耕地總面積約為14億畝,人均1畝多一點。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耕地占耕地總面積的97%左右。我國農村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土地主要是耕地。我國法律和有關政策對承包期限都有明確規定。如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有關政策也指出,土地承包再延長三十年不變,營造林地和“四荒”地等開發性生產的承包期可以更長。現實中,截至 2000年,全國已有98%左右的村組開展了延包工作。在開展延包工作的地方,承包期達到三十年的耕地面積占92%,如果扣除沿海發達地區、城鎮郊區實行招標承包的責任田以及各地預留的機動地,實行家庭承包的耕地承包期達到三十年的占95%以上。土地承包期限的長短,應考慮到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根據農業生產經營的特點, 農業經濟的發展趨勢以及當前的農業承包經營政策等因素確定。期限太短,不利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穩定和農業的發展;期限太長,則不利于對土地利用方式的適當調整以及有關利益的協調。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符合有關法律的規定和目前農村的實際做法,同有關政策也是一致的。
(二)草地、林地的承包期
我國草原承包面積31.2億畝,占可利用草原面積的76.9%。集體林地70%已承包到戶,集體林地占全國林業用地面積38.5億畝的59%。對于草地、林地的承包期限,我國法律和有關政策未明確規定。國家政策曾原則規定,營造林地和“四荒”地等開發性生產的承包期可以更長。在實踐中,一些地方對草原實行五十年的承包期,林地的承包期一般為三十年至五十年。
同耕地相比,草地和林地有其特殊性。以林地為例:首先,林地一般生長著多年生的喬木、竹類、灌木等,而耕地主要是用于種植農作物,一般是一年一季或者兩季,甚至三季。其次,林業生產投資大,林木生長期、收益期長,風險大。第三,我國對林木實行限額采伐制度,承包方的生產經營和處置產品的權利受到較多限制。鑒于草地和林地的特殊性,農村土地承包法根據國家有關政策精神和農村土地承包的實際做法,規定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可以延長。
(三)需要說明兩點:
(1)鑒于全國絕大多數地方第二輪承包已結束,有的地方第二輪延包的年限比本法規定的承包期限長的實際情況,為了穩定既存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防止因本法的實施引發重新承包土地,造成不必要的混亂,對法律實施前已經按照國家有關農村土地承包的規定承包,包括承包期限長于法律規定的,法律實施后繼續有效,不得重新承包土地。
(2)其他方式承包的承包期,由當事人雙方協商確定。
綜上所述,關于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最長多少年小編已經告訴大家了,如果在土地使用權證到期的時候一定要先申請續期,否則就不能夠繼續使用土地了,如果對土地使用權證和房產證的區別不清楚的話,可以多了解相關的規定,房產證和土地使用權證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2020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是什么?是怎么分類與計算的?
土地使用權轉讓要交哪些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傷殘等級鑒定費用多少,由誰出
2020-11-29哪些房產糾紛可向法院起訴
2021-02-13單位如何約定勞動合同期限
2020-11-21流產期間能辭退嗎
2021-03-02國家法律對保護婦女的婚姻家庭權益有何具體規定?
2021-01-10新公司法關于股權轉讓的規定
2021-03-05強制執行申請書要附財產線索嗎
2021-03-22土地糾紛找民政嗎
2021-02-21出售民間偏方治病出售民間偏方都構成銷售假藥罪嗎
2020-11-15公司裁員如何報備
2020-12-04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產品責任糾紛案件如何進行舉證呢
2021-03-08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1-07購買人身保險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1-01-13人身保險合同主要采取的限制是怎么樣的
2020-11-08推進保險業 依法攻陷消費者心理陰影
2020-11-16拼車族應該如何購買車險
2021-01-10轎車自燃保險公司及時理賠商家代位求償
2020-11-30保險賠償金給付的若干法律問題
2020-12-06交強險條例第六條怎么解釋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