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期限是怎么規定的?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9 · 615人看過

國家在任何情況下都保留對出讓土地的管轄權力,另外,各地的國土資源部具體負責對土地的行政管理權。在國家依法將國有土地資源下發到民眾的幾種不同的方法當中,出讓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向國家有關部門交了土地出讓金以后就能夠依法獲得土地使用權了。但是,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期限這也是很多人都非常關心的。

一、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期限是怎么規定的?

另外,在實際生活中,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年限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由國務院規定的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高年限;二是指出讓人和受讓人在合同中約定的受讓人使用土地的年限,但不得高于法定的最高年限。在我國,享有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其享有的期限受到嚴格限制。不同的土地用途,土地收益有很大的差異。國家根據土地用途的不同,確定不同的享有土地使用權的最高年限,體現了國家的土地政策,也說明了土地使用權出讓不是土地買賣,國家對土地使用享有最終處置權。享有土地使用權的最高年限具體規定為:

住宅用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商品房用地):全國統一執行的土地使用年限為70年;

工業用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工廠、工業區):全國統一執行的土地使用年限為50年;

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全國統一執行的土地使用年限為50年;

商業、旅游、娛樂用地:全國統一執行的土地使用年限為40年;

綜合或者其他用地:全國統一執行的土地使用年限為50年。

二、土地使用權出讓

1、出讓土地使用權的主體。

境內外法人、非法人組織和公民自然人個人可依法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但是,外商投資開發經營成片土地,應依法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享有該項權利。

2、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取得。

國家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方式為拍賣、招標、掛牌和協議。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規定,商業、旅游、娛樂和豪華住宅用地,應當采取拍賣、招標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沒有條件,不能采取拍賣、招標方式的,可以采取協議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采取協議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出讓金不得低于按國家規定所確定的最低價。目前經營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已基本采用拍賣、招標、掛牌方式。 土地使用者應當在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后60日內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領取土地使用權證,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依雙方約定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在未付清全部出讓金前,土地使用者領取臨時土地使用權證。

國家可將出讓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入股作為對企業的投資,國家對企業享有相應的投資者權益(股權),企業享有出讓土地使用權。

3、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內容與限制。

出讓土地使用權人在出讓使用期限內依法對土地享有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部分處分權。分期付款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在領取臨時土地使用權證期間,土地使用者對土地不享有部分處分權。該部分處分權指出讓土地使用權人可依法將其享有的土地權利轉讓、出租、抵押或用于合資、合作經營及其他經濟活動。出讓土地使用權人對其使用土地上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著物享有所有權。

土地使用者需要改變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須取得出讓方和市、縣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并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變更協定或者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相應調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目前采用拍賣、招標、掛牌方式受讓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者欲改變土地用途,已受到更嚴格的限制。

土地使用者必須依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約定開發、利用土地,不得在法定或約定的期限內閑置土地。土地使用者轉讓土地使用權必須符合法定條件。

綜上所述,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期限在我國一共是從40年到70年不等的。可是到目前為止,關于土地使用權出讓年限到期后的處理問題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以至于很多人都覺得所謂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期限基本上就是形同虛設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權等于根本就是不受出讓期限的限制的。



農村土地流轉糾紛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農村土地轉讓政策是怎樣的

土地出讓金返還流程,要交稅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劉冰巖

劉冰巖

執業證號:

13101201811072795

上海邦耀律師事務所

簡介:

本人本科法律專業畢業,曾從事過基層法院書記員工作,擅長民商事合同類案件,熟悉民商事辦案流程,后任職于融資租賃及保險公司法務,擅長辦理融資租賃合同及保險合同糾紛案件。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劉冰巖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