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坦白的相關內容
《刑法修正案(九)》中沒有使用“坦白”一詞,而表述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兩者在本質上是相同的。理論上,坦白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坦白,僅指犯罪嫌疑人被動歸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行為;廣義的坦白還包括自首和當庭自愿認罪,而“自首是坦白的內容之一,是坦白的最高形式。”可以看出,刑法所指坦白,是指犯罪嫌疑人除構成自首以外的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行為。
1.坦白的主體是犯罪嫌疑人。《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三款強調坦白的主體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的字面含義是“因被懷疑實施了某種犯罪行為,而具有犯罪嫌疑的人”。“被懷疑”是建立在尚不確實充分的證據之上,需要通過偵查進一步收集證據;或者雖然證據確實充分了,但尚未被提起公訴,還需要進行審查。簡言之,以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為界,提起公訴前是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后的身份就轉變為被告人,而法院判決生效后,就變成罪犯了。因此,在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的身份就是犯罪嫌疑人,到了審判階段就是被告人,到了執行階段就是罪犯。立法機關將坦白的主體限定為犯罪嫌疑人,也就是說,只有在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才屬于坦白;而在審判階段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就不能認定為刑法意義上的坦白。
2.坦白的實質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不管狹義上的坦白,還是廣義上的坦白,其實質都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如實供述自己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事實被發覺,受到司法機關調查、盤問或者訊問時,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和真實身份,或者交代司法機關尚未發覺的其他同種罪行。犯罪嫌疑人在司法機關已經掌握主要犯罪事實,并且向其出示相關證據之后,不得已供述自己罪行的,不認定為坦白。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同案犯的基本情況和共同犯罪事實,才能認定為坦白。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
3.坦白的到案形式是被動歸案。坦白的本質在于,它是犯罪嫌疑人被動歸案后如實交代罪行的行為。被動歸案是相對于犯罪人自動投案而言。實踐中,被動歸案有三種類型:一是因被司法機關采取強制措施而歸案;二是被司法機關傳喚到案;三是被群眾扭送歸案。④坦白與自首都要求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區別主要在于自首必須是犯罪以后自動投案,若是被動歸案,除非如實供述了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其他不同種罪行,否則只能構成坦白。總之,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如果不認定為自首,就屬于坦白。
坦白的刑罰適用
根據刑法理論,犯罪嫌疑人的坦白,從主觀上說,表明犯罪嫌疑人放棄了繼續頑抗的意圖,有一定的悔罪表現,其人身危險性已經有所降低;從客觀上說,可以加快偵查機關辦理案件的進程,從而節省了司法成本,提高了司法效率。⑥對具有坦白情節的被告人是否從寬處罰以及從寬處罰的幅度,應當綜合考慮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和坦白的時間、程度、價值等情況確定。
1.罪行的輕重。罪行輕重是決定坦白是否從寬處罰以及從寬處罰幅度的根本因素。比如故意殺人致多人死亡,則不管有什么法定從寬處罰情節,都不會從輕處罰,更不會減輕處罰。對于罪行極其嚴重,罪該判處死刑的,即使有坦白情節,也可不從輕處罰。
2.坦白的時間。犯罪分子被動歸案后,在什么時間什么背景下坦白其罪行,是馬上交代,還是經過一段比較長時間的沉默或者狡辯,經過政策攻心或者出示一定證據的情況下才交代。坦白時間的早晚和背景的不同,不僅說明了犯罪分子對自己所犯罪行悔悟的早晚,反映其人身危險性程度,還可能直接影響司法資源效益和刑事訴訟效率,從寬處罰時需區別對待。
3.坦白的程度。即犯罪分子是徹底交代全部罪行還是只交代主要罪行,每交代一件罪行是較全面客觀地交代主要事實和情節還是避重就輕。對于真心悔改的,要較大幅度從寬處罰;對避重就輕的,應較小幅度從寬甚至不從寬處罰。在供述同種余罪的坦白中,如果司法機關掌握的是輕罪,犯罪分子坦白的是重罪,說明其悔罪態度較好,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較小,從寬比例要大一些。
4.坦白的價值。即犯罪分子的坦白在全案中的證據作用如何,是一般證據、重要證據還是關鍵證據。有的案件沒有犯罪分子的坦白交代,司法機關照樣掌握其罪行,這種情況下,犯罪分子的坦白對破案定罪的作用相對要小,從寬幅度就要小些;有些案件,沒有犯罪分子的坦白,司法機關就難以充分掌握其罪行證據,或者難以詳盡地掌握其犯罪事實,在這種情況下,犯罪分子的坦白對破案及定罪的作用就相對較大,從寬處罰的幅度就應相應大些。
當前,全國法院正在試行量刑規范化改革。《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規定,對于坦白,應當根據坦白的階段、如實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程度等情況確定從寬的幅度:
(1)坦白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同種罪行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10%一30%;
(2)坦白司法機關已經掌握的罪行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至于從寬的具體刑罰量,由法官根據坦白的時間、程度和價值等具體情況在規定幅度內確定。
自首與坦白的區別是什么
準確區分自乎與坦白的界限,是正確認定自首不可回避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主要是如何界定坦白和如何把握坦白的特征。關于何為坦白?我國刑法學界存在多種不同的觀點。
所謂坦白,是指犯罪分子被動歸案之后,自己如實交代所被指控的犯罪事實,并接受國家審查和裁判的行為。據此,自首與坦白存在著某些相同之處:(1)兩者均以自己實施了犯罪行為為前提;(2)兩者在犯罪人歸案之后都是如實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實;(3)兩者的犯罪人都有接受國家審查和裁判的行為;(4)兩者都是從寬處罰的情節。
但是,自首與坦白與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首先,自首是犯罪人自動投案之后,主動如實交代自己犯罪事實的行為;而坦白則是犯罪人被動歸案之后,如實交代自己所被指控的犯罪事實的行為。其次,自首與坦白所反映的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程度不同,自首犯的人身危險性相對較輕重。最后,自首是法定的從寬處罰情節,而坦白只是酌定的從寬處罰情節;并且,在一般情況下,自首比坦白的從寬處罰幅度要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坦白的認定是主體是犯罪嫌疑人,實質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以及到案形式是被動歸案。雖然會和自首有點相像,但是二者是有區別的,分別從是否主動,以及犯罪人的危險性和處罰規定來區分二者。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咨詢律霸網的專業律師,他們會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0-11-27公證在擔保法中的效力
2021-03-19人民法院在級別管轄方面應遵守哪些規定
2020-12-26攝影拍建筑發布算侵權嗎
2021-01-25彩禮到底應返還多少
2021-03-04勸別人喝酒造成他人人身損害需要承擔責任
2020-11-21兒子死后賠償款能當贍養費嗎
2021-01-12停發的傷殘撫恤金可以補發嗎
2021-03-16發現對方可能拖欠貨款怎么辦
2021-03-11杭州女生課間墜亡學校是否應承擔責任
2020-12-26房地產稅制改革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2020-12-29領導暗示辭退一定要辭職嗎
2020-12-31家庭財產保險中被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0-11-24法律對重復投保的賠付金額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7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11貨車沒有道路運輸證出事故可不可以報保險
2021-02-27滴滴快車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3拼車一族該如何購買有效的保險
2021-02-22土地承包權與土地承包經營權有何聯系
2021-02-17南京拆遷安置房登記辦理文件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