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17年2月,王某通過其親戚弄來假幣3萬元,他讓朋友幫助他聯系買主,朋友說有人愿意以實物換假幣。4月,王某在朋友介紹下以7000元假幣換取李某的一部新款手機。后王某又以1.5萬元假幣換取辛某的一臺電腦,又用剩余的假幣換取劉某經銷的一輛電動車。買主李某在使用換取的假幣購買商品時被人識破,公安機關根據李某的交代將王某抓獲。
對賣主王某以假幣換取實物的行為如何定性存在分歧。第一種意見認為,王某的行為構成使用假幣罪,理由是:出售假幣是把假幣當作商品賣給對方,從對方那里得到貨幣,而使用假幣是把假幣冒充為貨幣支付給對方,從對方那里獲得商品。因此,賣主以假幣換取商品的行為構成使用假幣罪。第二種意見認為,王某在用假幣換取實物時,沒有向對方隱瞞使用假幣的事實,表面上看是使用假幣,實質上是出售假幣。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王某的行為應構成出售假幣罪。原因在于:
第一,不能從交易的結果看賣主是否從對方那里獲取的是貨幣還是實物來區分出售假幣罪與使用假幣罪。在通常的情況下,行為人出售假幣是為了從對方那里獲得貨幣,但是行為人在對方沒有貨幣或者貨幣不足時,往往也會允許對方將具有一定價值的實物折價進行交易,這和以假幣直接購物的使用假幣行為的表現形式極為相似。出售和使用都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交易,出售和使用的對象都是假幣,而假幣既可以作為一種商品出售,又可以冒充貨幣進行支付使用。因此,從表面上看,出售假幣和使用假幣都可以表現為以假幣換取實物的行為。
第二,出售假幣罪與使用假幣罪的主要區別在于,出售假幣是以假幣進行的買賣交易,買賣雙方都知道標的物的性質,而使用假幣是一種賣方單方面隱瞞事實真相、騙取買方利益的欺詐行為,賣方以假充真,買方毫不知情。在司法實踐中,出售假幣常常表現為以低于假幣面額的價格進行交易,而使用假幣常常表現為按照假幣的面額進行交易。具體到本案而言,買主李某、辛某和劉某都知道自己的財產換取的是假幣,他們自愿用自己的財產和王某交易,王某并沒有欺騙他們,雙方完全自愿,一方愿買,一方愿賣。王某雖然沒有獲得貨幣,但是獲得了有價值的實物,其以假幣換取實物的行為從本質上看仍然是出售假幣的行為,故應構成出售假幣罪。
所有,以假幣換取實物的行為構成出售假幣罪,大家不要投機取巧或抱著僥幸的心理做一些違法犯罪的事,不然肯定會受到法律的嚴厲處罰。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數罪并罰是什么意思
2021-02-05遭遇強拆應該向哪個部門投訴
2021-02-17關于網絡人身攻擊,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8質押股權是否承擔債務
2021-01-23不安抗辯權什么時候行使
2021-01-16擔保公司貸款需要抵押物品嗎,費用有哪些
2021-01-17計逾期利息的法律依據
2021-03-16土地糾紛告狀村委會是民告官嗎
2021-02-20房屋拆遷合同樣本
2021-02-23企業勞動合同免責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6最新的終止勞動合同協議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5勞務合同簽競業限制嗎
2021-03-23什么關系構成勞動關系
2020-11-21什么是家務勞動的補償請求權?
2020-12-23被公司開除依據勞動法怎么賠償的
2021-01-202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2-21江泰保險旅游意外險
2020-11-08從車險爭議看保險人賠付責任的認定
2021-01-28交通責任認定書下來保險就可以賠款嗎
2021-02-11龍卷風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