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客觀上實施了犯罪行為。
(2)在主觀上明知自己實施的行為是犯罪行為,在可以選擇不實施犯罪的情況下,雖不愿意但仍實施了犯罪行為。如果行為人被欺騙不知道自己實施的是犯罪行為,或者雖然知道自己實施的行為是犯罪行為,但是其喪失了選擇不實施犯罪的意志自由,因為不具備共同犯罪故意而不構成共同犯罪。
(3)行為人是因為受他人脅迫而參加犯罪的。脅迫是指以對行為人或其親友以殺害、傷害、揭發隱私、損壞財物等相威脅,對行為人施加精神強制,強迫其參加犯罪。不過應注意區分受脅迫實施犯罪與緊急避險的區別。區分二者的關鍵在于看被迫損害的利益是否小于所保護的利益。如,他人以殺害相威脅,行為人在迫不得已的情況實施了盜竊行為。在實踐中,還應注意脅從犯向主犯的轉化,即第一次被脅從參加犯罪的人,在其后的共同犯罪中自愿參與犯罪,且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對這種共同犯罪人應認定為主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不履行撫養義務能否得到贍養
2021-02-13反擔保抵押是什么意思,適用哪些情況
2020-12-30交通事故鑒定中是否扣車
2021-02-08銀行卡被司法凍結了,公安局會聯系嗎
2021-03-08個人金融信息受哪些保護
2020-11-14遺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2021-02-24警察能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4農田非法取土如何處罰
2020-12-13回遷房有房本嗎
2021-01-31勞務外包協議書
2020-12-20別人逗狗將我傷害,該怎么索賠
2020-12-10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飛機延誤險怎么買
2020-12-23飛機延誤一小時賠償嗎
2021-02-21飛機晚點有賠償嗎
2020-11-30家庭財產保險的現狀如何
2020-12-02保險合同中延遲生效條款如何生效
2021-01-20對保險合同效力有什么規定
2021-01-05五五分成保險是怎樣賠償的
2021-01-17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需要公告嗎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