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礦難事故、火災爆炸事故、工程建設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藥品事故、醫療衛生事故等各種安全責任事故不斷增加,人民群眾要求追究監督管理人員失職、瀆職刑事責任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刑法理論界在介紹日本監督管理過失理論的同時,也逐步展開了對監督管理過失理論的研究,司法實踐在處理安全責任事故犯罪背后的瀆職犯罪時,對監督管理過失理論也開始從不自覺地運用向自覺地運用轉變。在處理監督管理過失犯罪中,如何認定該類犯罪的主體非常重要。監督管理過失犯罪主體,是指沒有履行或者沒有正確履行監督管理義務,因而沒有防止被監督管理人的過失行為及危害結果,應依法承擔刑事責任的監督管理人。
筆者認為,認定監督管理過失犯罪的主體,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加以確定:
一、根據界定該類犯罪主體的兩重標準來確定
首先,必須確定行為人是否負有特定的監督管理義務。所謂特定的監督管理義務,是指行為人在業務、國家公務活動中負有的監督被監督管理人正確從事業務、國家公務活動、建立安全管理體制、控制自己支配范圍內的危險源,以避免危害結果發生的義務。行為人如果擔負監督管理義務就必須正確履行,否則因此造成危害結果的就可能成為監督管理過失犯罪的主體。監督管理義務的來源有以下六種:(1)法定的監督管理義務;(2)業務分工產生的監督管理義務;(3)因支配危險源而產生的監督管理義務;(4)因協議或者其他法律行為產生的監督管理義務;(5)先行行為產生的監督管理義務;(6)業務、公務慣例或者常理要求的監督管理義務。
其次,必須確定行為人是否具有特定的監督管理權限。這是為了解決監督管理義務的范圍問題。法律法規等規定的監督管理義務不可能都明確到每一種具體的監督管理人員身上,往往是規定什么樣的單位負有哪些監督管理義務。因此,在事故發生后,要判斷究竟是誰構成監督管理過失犯罪的主體,就需要考察在這些單位內部哪些人員是監督管理人員,各個監督管理人員在具體的工作中擁有多大范圍的監督管理權限,擔負多大范圍的監督管理義務。只有擔負的監督管理義務能夠在其實質擁有的監督管理權限范圍內履行而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的人,才能構成監督管理過失犯罪的主體。
二、按照“危險源支配”的原則來確定
在業務活動或者國家公務活動中,危險源由誰支配、管理,誰就有義務保證危險源不至損害他人權益。例如,某法院查封了某公司開辦的游樂園中的鱷魚館,該法院對查封的鱷魚館就負有管理義務,必須安排人員妥善管理,確保鱷魚不傷害他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期徒刑的減刑條件需要哪些
2021-03-03非法集資公司高管會認定為犯罪嗎
2021-01-14商標被搶注如何提出商標異議
2021-03-09解除合同催告合理期限
2021-02-09最新勞動合同范本
2021-03-25脅迫婚姻起訴法院是否支持
2020-12-15能索要十幾年未給的贍養費嗎
2021-02-01如何申請傷殘鑒定?
2020-12-13房產抵押給個人還能查封嗎
2021-02-23很少盡贍養義務能分撫恤金嗎
2021-02-26單位集資房屬于什么類型的房子
2021-02-08試用期15天沒工資合法嗎
2021-03-10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1學生 幼兒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09保險實務中的保險人說明義務是什么
2021-01-09汽車保險應如何投保
2021-02-10交通世故鑒定結果出來了保險公司多久能賠錢
2020-12-19投保欠費的理賠
2020-11-30土地網拍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03拆遷房賠償是按平方還是按戶口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