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林某為練習自己的炒股技能,于2005年6月初在其住所內通過“股神通”可視電話,利用某證券公司同一營業部資金帳號前四位數相同及初始密碼為123456的特征,采用連續試驗性登錄的手法,掌握了該公司某營業部電子交易中心電話委托系統內77名客戶的帳號及密碼。期間對10名客戶帳戶內的股票進行擅自買賣,委托下單二百余筆,成交近百筆,成交金額總計一千五百萬余元,造成客戶虧損共計人民幣十三萬余元。
二、分歧意見
對林某行為的定性,產生了幾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林某的行為屬于民法上的不真正無因管理,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財產處分權和姓名權,若造成財產損失,應當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進行賠償,若出現贏利,則贏利款由被侵權人享有,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
第二種意見認為,林某的行為侵犯了涉及證券領域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管理制度,并且危害了相關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對于具體適用罪名,又有不同觀點。其一認為林某對被害人原存儲在計算機交易系統內的股票和資金數據進行了修改,并造成了嚴重的后果,故構成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規定的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其二認為林某違反國家規定,非法侵入了涉及金融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屬于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所規定的“國家事務”,故構成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第三種意見認為,林某的行為侵犯了公私財物的所有權,且損害了被害人從事財物增值活動的權益,因此構成侵犯財產類犯罪。但是對于具體適用的罪名,也產生了兩種觀點。其一認為林某的行為侵犯了被害人所從事的經營類財產增值活動,構成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規定的破壞生產經營罪。其二認為林某明知股市具有風險,但為練習自身炒股技能,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操作他人股票帳戶,置他人財產安全于不顧,放任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失,且數額巨大,構成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故意毀壞財物罪。
三、法理研究
筆者認為林某的行為侵犯的直接客體是他人的財產所有權,其行為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
(一)本罪侵犯的犯罪客體是他人財產權利
犯罪與一般違法行為的區別在于社會危害性程度不同,即犯罪行為具有嚴重程度的社會危害性,且其社會危害性也必然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以股票或者其它有價證券為對象的違法行為有上升趨勢,需要用刑事法律進行調整。本案中林某在明知股市具有風險,可能造成他人經濟損失的情況下,非法買賣他人股票,受害者達十余名,直接經濟損失超過十三萬元,其行為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因此具有相當的社會危害性,應用刑法進行打擊。
同時,林某侵入的對象僅是證券營業部的電話委托系統,屬于證券交易系統中的邊緣(前臺)系統,就其作用、覆蓋面和影響力而言,尚未達到影響國計民生的層面,不屬于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規定的“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此外,林某雖然非法進入并操作了他人的交易帳戶,但顯然未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功能和應用程序造成任何破壞,其實質為“未經授權”卻合乎系統操作規程的非法行為,該行為的后果從表面上看確實改變了被害人原儲存在系統內的證券和資金數據,但這種數據改變的實質卻是被害人財產的損失,因此其行為侵害的客體不是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和管理,也不構成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規定的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罪。本案侵犯的直接客體是他人的合法的財產所有權,因此構成侵犯財產罪。
(二)股票交易不能認定為“生產經營活動”
故意毀壞財物罪與破壞生產經營罪雖然屬于同類客體,但侵犯的對象有所不同。前者所侵犯的對象是一般的公私財物;而后者侵犯的則是生產經營中正在使用的財物。從股票交易自身特性分析,顯然其不是一種“生產”活動。至于股票交易能否成為“經營”活動,在實踐中存在爭議。筆者認為,“經營”系指籌劃并管理(企業等)的活動。而對企業股權的轉讓和售買并不等同于企業本身的運作,僅是財產增值的一種手段,因此股票交易也不應認定為經營活動。據此,從犯罪對象分析,破壞股票的正常交易活動,不應認定為是破壞生產經營活動。
此外,破壞生產經營罪還對行為人的犯罪動機作了規定,即“由于泄憤報復或者其他個人目的”,這就意味著行為人對犯罪結果明知會發生且積極主動地追求,因而該罪要求行為人在主觀上具有直接故意。而本案中林某犯罪的動機在于練習其本人的炒股技能,故對于被害人的損失僅存在放任的間接故意,也不符合破壞生產經營罪的主觀要件。
(三)故意毀壞財物罪的主觀要件應當包括間接故意
在司法實踐中,有觀點認為故意毀壞財物罪的行為人必須具有直接的犯罪故意。對此,筆者認為,將本罪與“破壞生產經營罪”的條文比較后不難發現,“故意毀壞財物罪”并未對行為人的犯罪動機加以規定,因此該罪的主觀故意不應當僅局限于直接故意。另外,根據刑法理論,故意包括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中認識因素包括“必然”和“可能”兩種情況,而意志因素也分為行為人“希望危害社會的結果發生”和“放任危害社會的結果發生”兩種類型,并據此將犯罪故意劃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本案中林某明知股市有風險,可能造成他人經濟損失,但為了其個人目的,放任被害人遭受巨大經濟損失的行為,表明其主觀上有毀壞他人財物的間接故意,因此對其為練習炒股技能,非法侵入并操作他人股票帳戶,造成巨額損失的行為應認定為故意毀壞他人財物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政處罰是怎樣的
2021-03-19農村房屋拆遷有哪些補償方式呢
2021-03-24公司章程能否對股東會的表決方式進行規定
2020-12-21票據丟失申請公示催告程序
2021-01-17監護人有權查看被監護人隱私嗎
2020-12-02公民到法院起訴離婚有什么程序
2020-12-09拘禁方式干涉婚姻自由怎么辦
2021-03-11交通事故私了后可不可以繼續要求賠償
2021-02-07訴訟中保全需要擔保嗎
2020-11-11老人遺產女兒能分嗎
2021-02-12競業限制不限地域是否違法
2020-12-26壽險理賠有哪些流程,它的保險金又是怎樣給付的
2021-02-03產品責任的成立要具備哪些要件
2021-02-12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利益
2020-11-12交強險合同生效前出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付嗎
2020-12-21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出了車禍保險需要立即報案嗎
2020-12-06車禍一方保險怎么賠償
2021-02-24保險公司推定為全損車主可以賣車嗎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