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是否能判緩刑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是十年以上的量刑,基本沒有緩刑機會。
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量刑標準:
根據《刑法》第234條的規(guī)定,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起刑為10年,適用死刑。在刑事訴訟事務中,“以犯罪嫌疑人對被害人及家屬積極作出民事賠償作為酌定情節(jié)在量刑中被充分考慮”已在司法實踐中被普通運用。因此,民事賠償部分的解決將直接影響對犯罪嫌疑人判處實刑的期限。
就故意傷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在基層法院提起公訴,則一般對犯罪嫌疑人比較有利,既不會判處無期以上徒刑,如果積極賠償,則一般在12年左右;如在中院提起公訴,即使積極賠償,最終也會使用上刑限。
法條依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狈盖翱钭?,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相關知識鏈接:
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區(qū)別
故意殺人(既遂)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區(qū)別在于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如果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殺人,那么就成立故意殺人罪,如果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傷害,雖然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但是也僅成立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故意殺人中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他人生命被剝奪的結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fā)生;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他人身體健康遭到損害的結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fā)生,對于死亡結果,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是過失,是指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意識到或者輕信自己能夠避免而導致了這種結果的發(fā)生。
要是故意傷害行為導致了他人死亡的話,那么此時起刑點為10年有期徒刑,最高則可以判處行為人死刑。同時,行為人還需要對死者家屬承擔一定的民事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數罪并罰最高多少年
2021-02-24無期徒刑能改為有期嗎
2021-02-22法院保全費是什么意思
2021-01-05新婚姻法訴訟離婚財產分割
2021-02-11未成年社區(qū)矯正對象監(jiān)護人不履行監(jiān)護責任怎么辦
2020-12-22什么是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 ?
2020-11-24在建工程能為第三方辦抵押嗎
2021-02-28哪些建筑屬違建
2020-12-10勞動防護措施有哪些
2020-11-18員工不勝任現職務可隨意調崗嗎
2020-12-22人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
2020-12-27向壽險公司索賠時注意什么
2020-12-15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3-07交通肇事罪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7保險公司如何降低理賠投訴案件
2021-01-11保險公司免責情形要如何適用
2021-02-24保險公司
2020-12-18河道灘涂地的權屬確認
2021-02-18土地轉讓合同的效力是怎樣的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