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房屋轉租的法律后果: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224條第2款的規定,發生自行轉租時,出租人可能解除合同,也可能不解除合同。出租人不解除合同時,轉租關系仍然存續,不致受到影響;而當出租人解除合同時,轉租合同是否亦因此而同時終止呢?答案應當是肯定的。由于次承租人與出租人并無直接的租賃關系,次承租人自然無權要求出租人承擔違約責任。至于次承租人是否可向承租人提出請求,則應視次承租人是否為善意而定。次承租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承租人未取得出租人的同意而仍與之訂立轉租合同的,應無權要求承租人承擔違約責任。只有在次承租人不知或不應當知道承租人未取得出租人的同意,即誤信承租人的轉租為同意轉租的,承租人才應對次承租人負違約責任。并且,自次承租人一旦知道轉租為非同意的轉租時起,即應賦予承租人的轉租合同解除權。
另一個問題是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問題。承租人自行轉租,本質上為違約行為,此時,采限制主義和區別主義立法模式的國家或地區均允許出租人解除租賃合同。若依嚴格主義解釋,只要承租人有自行轉租的行為存在,出租人即有權解除合同。如此,對出租人利益的保護的確十分有利。
再者,承租人自行轉租,是否構成侵權行為,亦值得探討。當出租人為租賃物的所有權人時,承租人的轉租構成對出租人所有權的侵權行為。上述觀點值得商榷。因為出租是物之所有權人(僅討論所有人以自有物出租這種情形)通過合同將租賃物的占有、使用、收益權能移轉給承租人,而其自己僅保留處分權能并收取租金以為其他權能移轉之代價,當承租人自行轉租時,盡管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的誠信程度受到動搖,租賃物的占有層次增加、受損可能性加大,但承租人應就租賃物的損害向出租人負賠償責任。因此,出租人的所有權難說受到了侵害。因此,對于出租人的此種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宜支持。
另外,承租人自行轉租時,其收取的租金是否為不當得利。出租人通過租賃合同收取租金而使承租人對租賃物為占有、使用、收益,承租人的自行轉租,其租金的收取,是其使用、收益的變相形式而已,出租人的租金并不因此而受損害。可見,承租人取得的租金并非毫無法律依據,同時又不損害他人利益(尤其是次承租人的利益),與不當得利的構成相去甚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快遞若保價損壞賠償是全額賠償嗎
2021-01-16企業如何登陸新三板掛牌
2021-02-13跳樓討薪為何被行政拘留,農民工跳樓討薪違法嗎
2021-03-02債務人可以放棄遺產繼承嗎
2021-03-03父母打孩子致輕傷要坐牢嗎
2020-12-11護工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4劃撥用地手續有哪些
2021-01-17企業單方變崗調薪的行為應該如何認識
2021-01-24臨時工發生工傷可以進行工傷認定嗎
2020-11-29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時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9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有什么含義
2021-03-15格式條款解釋規則在保險合同中的適用
2020-12-11保險理賠的程序包括
2021-02-26朱某借車給同事吳某,借車發生事故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3-05黑龍江殘保金的計算方式
2021-02-09保險公司欺詐銷售如何維權
2021-01-01保險費的征集方式有哪些
2020-12-30土地流轉糾紛的解決途徑是什么
2021-01-17農村拆遷賠償金的算法
2021-02-19農村拆遷安置房購買權是遺產嗎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