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設招投標規制俘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規制俘獲的主觀欲望帶有普遍性。多年來,建筑市場是個嚴重供過于求的市場,絕大多數企業都面臨因生產任務不足被迫放空施工能力的狀況。這種“僧多粥少”的供需關系,讓建筑企業變得饑不擇食。建筑企業要有工程做,首先要能拿到工程,這就必須在招投標上動腦筋、想辦法,并努力通過招投標戰勝其他參與投標競爭的企業。這種“努力”的方法有正當的,也有不正當的,有-明的,也有暗的。特別是那些競爭力不強的企業,更多地表現為通過送紅包、給回扣等方式來拉攏有決定權、協調權和操作權的人,通過違反招投標有關制度規定來為其“服務”,擊敗競爭對手。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有一定競爭力的企業,為了保證自己競爭的有利地位不喪失,也不得不加入不正當方式競爭的隊伍,致使規制俘獲的現象在招投標領域帶有普遍性。
第二,規制俘獲的成本遠遠低于收益。有了工程就意味著企業有了利潤。而從實際來看,建筑企業的利潤率比社會平均利潤率要高很多。規制俘獲的過程增加的所謂成本,并不是由企業本身來承擔的。大量的這種回扣、商業賄賂,最后都是轉嫁到公眾、老百姓身上。如果是政府工程也就理所當然損害了國家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在這種潛規則面前,非法利益讓不正當招投標參與者和組織者變得麻木,成為規制俘獲的**集團。
第三,規制本身存在漏洞、執行力不夠。從2000年《招標投標法》發布實施至今,我國工程建設招投標規制建設已有8年的時間,在此過程中,雖然也出臺了一些具體相關的規定和操作辦法,但總體來說,還是處于探索和不斷完善之中,表現在規制的結構上還比較散,不夠嚴謹;在內容上,還有不少的縫隙,需要不斷完善。這就給俘獲者留下了可乘之機。
第四,規制執行的監督保障還不嚴密。一方面,招投標有形市場發育不健全,設置分散,規模小。在招投標活動中各自為戰,招標評標辦法、標準、程序不統一,更談不上信息、專家、場地設施等資源共享,導致交易分散、信息不暢、透明度不高、監督管理跟不上。另一方面,招標工作業務量大、專業性強,負有監督責任的行政部門人手少、力量不足,只局限于幾個環節的監督,同時,監督執法機構在編制、經費等方面也缺乏應有的保障,這就使監督工作難以到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醉酒駕車判刑多長時間?
2020-12-21盲人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0訴訟財產保全的房屋反擔保抵押也可以辦理登記嗎
2021-01-22跟房屋中介機構訂立合同要知道什么
2021-02-07試用期的長短有什么限制
2020-11-21商業秘密保密協議怎么寫
2020-11-27勞動合同期內公司變更經濟補償是怎樣的
2021-01-12競業限制協議效力無效的規定是啥
2021-02-19合同中是否可以加入競業限制
2020-12-13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做生意
2020-12-09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壽險怎樣購買,購買壽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30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飛機延誤怎么賠償
2021-01-052020人壽保險合同樣本
2021-01-06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22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3-05什么是財產保險合同
2020-11-14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0校方責任保險的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