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欺詐怎么維權?
當消費者受到經營者的欺詐行為侵害時,可通過以下途徑要求經營者給予雙倍賠償:與經營者協商解決;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等途徑。
經營者的欺詐行為包括哪些
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欺詐消費者行為:
(一)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二)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三)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
(四)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
(五)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六)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
(七)采取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八)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
(九)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
(十)騙取消費者預付款的;
(十一)利用郵購銷售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條件提供商品的;
(十二)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十三)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從新消法的規定中可以知道,要是經營者對消費者有欺詐行為的話,那么按照規定需要對消費者進行3倍賠償,而要是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則就賠償五百元。
欺詐消費者賠償多少錢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如果有欺詐行為,要對消費者進行3倍賠償,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新消法規定消費欺詐3倍賠償是獲賠的最低限度。從立法目的來看,法定懲罰性賠償僅是消費者獲得懲罰性賠償的最低限度,而非消費者獲得懲罰性賠償的最高限度。
倘若經營者與消費者明確約定更大力度的懲罰性賠償條款,不違反立法本意。
在遇到消費欺詐糾紛就要及時通過法律維權,如果你需要找律師幫助你,可以在線咨詢本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童工怎么辦
2020-12-18怎么樣才能保護老字號
2020-12-02抄襲小說犯法嗎
2021-02-09強制執行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9房屋中介負的法律責任都有哪些
2021-03-18民事訴訟法對于公益訴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13訂立勞動合同有哪些程序
2020-12-17觀察期間有工資嗎
2021-01-05抵押房的保險和購買人壽保險
2021-03-11索賠時效有何不同——鐵路保險運輸與保價運輸
2021-03-26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2保險合同的概念是怎么樣的
2021-01-05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2020-11-22保險單車架號錯了理賠怎么進行
2021-02-21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改草案都有哪些增改
2021-03-03理賠有爭議該怎么解決
2021-03-18國有土地出讓違約金可減免嗎
2021-01-28住改非拆遷補償歸誰所有
2020-12-31農村房屋城市房屋拆遷補償不一樣,差在哪里
2021-03-20離婚時裝修款如何補償,離婚時拆遷補償款如何分割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