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冒行為不同于假冒行為,仿冒者一般都有自身的企業名稱、注冊商標或者其他標識,但是它們不具備經營被仿冒產品或服務的資格或者能力。為了達到銷售或取得比較高的利潤的目的,就盡可能模糊或隱蔽自身的真實標識,夸大突出被仿冒的商品或服務的標識,以達到混淆的目的。在現代經濟生活中,仿冒行為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隨著經濟生活和生產技術的發展,仿冒行為也在不斷變化。根據各國立法和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具體規定,仿冒行為可以概括為以下四種形式:
(1)仿冒他人合法外部標識的行為仿冒他人合法外部標識行為是指不經任何授權,擅自使用其他經營者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合法外部標識的行為。所謂企業的合法外部標識是指經過注冊登記的商標、商號、企業名稱、服務標記等具有識別意義的標志。這些標志是經營者享有的由民事法律、商事法律以及知識產權法律等明文規定加以保護的專用權利,不容任何人侵害。仿冒他人合法外部標志的行為是一種直接侵害他人權利的侵權行為。具體表現為:
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行為。商標是商品的牌子,也是商品生產者對自己的產品區別于他人的標志。注冊商標對于企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著名的注冊商標可以為企業帶來巨額的財富,其本身經資產評估就是一筆巨額資產。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行為就是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與侵犯他人的有形財產權無異。對于這種行為,各國知識產權法都作了明確的規定。根據我國《商標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這種侵權行為包括:(1)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2)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3)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注冊商標標識的行為。
假冒他人名稱權的行為。企業名稱、商號以及個體經營者的姓名、字號等的專用權同樣是企業和經營者所擁有的合法壟斷的財產,代表了企業的外在形象,也關系到該經營者商業信譽和商品、服務的聲譽,對經營者和消費者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種無形財產,企業和個人的名稱和姓名享有專用權,各國都通過民事立法或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制度確認姓名和企業名稱、商號等專用權并對這些權利進行保護。1883年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中就明確規定各成員國應當對廠商的名稱提供法律保護,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擅自使用其他廠商名稱的行為。我國在《民法通則》中,從保護公民和法人、個體工商戶以及個人合伙組織的姓名或名稱權的角度規定了上述權利不容侵害,《產品質量法》又從產品質量管理的角度規定生產者、銷售者禁止偽造或冒用他人的廠名。我國1991年由國務院批準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了《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明確提出企業享有名稱的專用權,并“保護企業名稱專用權”。冒用企業名稱引起消費者的誤解,與上述侵犯商標權的行為不僅在侵權性質上相同,其造成的對市場秩序的影響后果也是相同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共和國勛章設立過程
2021-01-30注銷公司的委托書的有效期多久
2020-12-05遲延履行義務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1-04國有獨資企業不設董事會可以嗎
2021-02-05解約定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7一般保證期限
2021-01-21對移送或指定管轄的裁定
2021-02-20精神損失費賠償范圍的法律依據
2020-11-10單位拒絕支付工傷賠償怎么辦
2020-12-12買的新車卻辦過保險,4s店是否構成欺詐
2020-12-02學生在外面玩水死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3詳解以他人名義購房存在什么風險
2020-12-08民間借貸房產抵押流程有哪些
2020-12-28終止勞動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3-16勞動仲裁庭人員不來怎么辦
2021-01-02具體哪些人可以領取保險金呢
2021-01-17意外險醫療賠付多少錢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多久未支付保險費合同失效
2021-03-01交通事故之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保險公司重大疾病理賠流程的時間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