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自首的成立條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解釋》)自首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自動投案。即犯罪單位在實施犯罪之后至歸案之前,出于其集體的意志主動向有關機關或個人承認該單位實施了特定的犯罪,并自愿置于有關機關或個人的控制之下,等待進一步交代犯罪事實,并最終接受司法機關的偵查、起訴和審判的行為。犯罪單位的投案行為必須要由其中的自然人來完成,因此有關自然人的投案行為是否成立犯罪單位的投案行為,應當考察該投案行為是否基于犯罪單位的集體意志、投案人是否代表犯罪單位投案。能夠代表犯罪單位投案意志的是參與單位犯罪的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是經(jīng)該單位授權委托并能代表犯罪單位投案意志的其他人,包括在單位犯罪中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他們的投案行為是成立單位自首的本質條件。
2、如實供述單位的罪行。參與實施單位犯罪的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自身投案或者經(jīng)授權委托并能代表單位投案意志的其他人代為自動投案后,必須要由其中的自然人實事求是、客觀、徹底的供述單位的全部罪行和其自身在其中所實施的罪行,有其他人一起參與的,還應當同時供述其他人的罪行,才能認定為自首。如實供述罪行反映了實施犯罪以后的單位和相關涉案人員悔罪的具體表現(xiàn)和犯罪以后對于犯罪的態(tài)度,對于犯罪人的處罰具有重要意義,為司法機關追究其罪行提供了客觀事實根據(jù),并使整個刑事司法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符合自首制度的立法精神。
二、不應認定為單位犯罪自首的情況
根據(jù)《解釋》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和“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對自然人犯罪的自首適用該規(guī)則應當是比較明確和易于把握的,但是,對單位犯罪如何正確把握和適用是個值得思考和需要進一步明確的問題。
罪犯自首后逃跑或翻供,其本質是為了逃避司法機關的偵查、起訴、審判,為追訴其犯罪設置障礙,如果對這兩種情況認定為自首,顯然不符合自首制度的立法精神。犯罪人自動投案后并沒有如實供述的,其行為根本不成立自首,本人認為《解釋》所指的“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的情況當屬犯罪嫌疑人逃跑之前的行為已經(jīng)成立自首,換句話說就是犯罪嫌疑人是在成立自首以后逃跑的;而《解釋》所稱翻供的情況也是如此,翻供之前的行為也本已成立自首。由于犯罪嫌疑人后續(xù)逃跑行為和翻供行為的存在已經(jīng)自行全盤否定了原先的自首,才不予認定自首。
單位只是社會個人格化的犯罪主體,單位犯罪成立自首以后,單位本身不會自己完成逃跑和翻供行為,是犯罪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逃跑和翻供行為,直接影響到單位犯罪自首的認定。具體的說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犯罪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逃跑或翻供的,不能認定單位自首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個人自首,但不影響同案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個人自首成立與否的認定;如果是同案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逃跑或翻供的,對這些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不能認定為個人自首,但既不影響本已成立的單位犯罪自首的繼續(xù)認定,也不影響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個人自首的認定;對其中翻供的,如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單位自首,同時能夠供認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實的,應認定個人自首,對其中有其他同案犯的,還應當供述其他同案犯所參與實施的全部罪行的才予認定個人自首;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只能認定其個人自首,不影響對單位和其他人員的自首認定。
2.除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外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決定并實施單位犯罪行為,如果直接責任人員逃跑或翻供的,不能認定單位自首和直接責任人員個人自首;對存在同案犯的,如果直接責任人員中的主犯逃跑或翻供的,不能認定單位自首和主犯個人自首,但不影響從犯個人自首成立與否的認定;對其中翻供的,如直接責任人員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單位自首,同時能夠供認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實的,應認定個人自首,對其中有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還應當供述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所參與實施的全部罪行的才予認定個人自首。還有一種情況,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基于對事實和法律的認識錯誤,將本不構成犯罪的行為當作犯罪行為而向有關機關或個人投案并供述所謂的犯罪事實,由于缺乏犯罪這一基本前提,當然也不能認定為單位自首或個人自首。
綜合以上介紹,單位犯罪也可以主動自首,爭取得到寬大處理。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認定為單位犯罪自首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網(wǎng)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yè)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般臨時工是否屬于勞動關系
2020-11-21工會之間股權無償轉讓要交稅嗎
2021-02-20商標被侵權了怎么辦
2020-11-15個人反擔保保證函
2021-03-21法律規(guī)定公職人員違紀如何處分
2021-01-29姥姥姥爺算法定監(jiān)護人嗎
2020-12-19老人的贍養(yǎng)費能要多少錢呢
2020-11-08被繼承人的死亡時間如何確定
2021-02-03合作協(xié)議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01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xié)議是什么
2021-02-19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1-02-27離職工資過一個月才結算合法嗎
2021-02-01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1-02-24理賠公估人的業(yè)務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0-12-06工程保險的種類有哪些
2020-11-22保險合同的解釋適用是擇怎么樣的
2021-02-25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若干問題探討
2021-01-30游客死于“高原反應”保險拒賠
2020-12-21司法鑒定費用保險公司該承擔嗎
2021-03-14被保險人死因不明時保險公司的責任該如何承擔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