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釋的概念
假釋是我國教育改造犯罪分子,促使犯罪分子認罪服法的一項重要的刑罰執行制度。假釋的意思是針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為其在刑罰執行的過程中確實有認罪悔罪表現,不致于再危害社會的,在執行一段時間的刑罰后,附有一定條件的將其提前釋放的一種制度。
假釋的條件
假釋制度的實施也有一定嚴格的程序規定,適用假釋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第一是適用假釋的對象只能是被判處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判處拘役、管制的犯罪分子因刑期較短,或者沒有關押,不適用假釋。
第二是適用假釋的犯罪分子,必須已經執行一定時間的刑罰。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已經執行原判刑期一半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已經執行10年以上的刑期。因為只有執行一定期間的刑罰,才能體現刑罰的嚴肅性,才能通過教育改造使犯罪分子不再危害社會。
第三是犯罪分子在執行刑罰的過程中,認真遵守監獄的規章制度,接受教育改造,通過教育、改造和學習,對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有深刻的認識,并以實際行動來證實自己確實痛改前非,改惡從善,釋放出獄后不會重操舊業或者繼續從事違法犯罪活動,這也就是說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危害社會。
以上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少任何一種條件,都不能適用假釋。
假釋的考驗期
假釋的考驗期與犯罪分子沒有執行完畢的剩下的刑期相同。對于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內,由該犯罪分子戶口所在地或者常年居住地的公安機關進行監督執行。在假釋考驗期內,如果犯罪分子再犯新罪的,應當撤銷假釋,將犯罪分子收監執行,將原來沒有執行的刑罰與對新罪所處的刑罰,按照數罪并罰的規定,重新確定應當執行的刑罰;如果犯罪分子有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假釋的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但還沒有構成新的犯罪的,公安機關可以向原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銷假釋的建議,人民法院裁定撤銷假釋的,由公安機關將犯罪分子送到原來執行的監獄收監。如果沒有發生上述情形,假釋考驗期滿,就認為原判刑罰已經執行完畢,由公安機關向犯罪分子和當地群眾、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公開宣告假釋期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情感咨詢騙了幾千元怎么維權
2020-11-30遺囑公證去哪里辦
2020-11-09網簽可以作為抵押物嗎
2021-03-12交通事故醫療費怎樣算
2021-03-04家暴打青紫是輕傷嗎
2021-02-20合同債權質押的要點有哪些
2021-01-15學生在學校門口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9合同終止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9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勞動糾紛多久過期
2020-12-15哪些人適合購買意外保險
2020-11-22車輛出險保險索賠技巧
2020-11-11車險理賠技巧
2021-03-08交通傷殘鑒定機構是否由保險公司指定
2021-02-19單位沒按勞動法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08什么是互聯網保險
2020-12-13保險公司倒閉了保險怎么辦
2021-01-13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條款的
2021-02-06保險公司拒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3保險代理人騙領客戶保險金構成何種犯罪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