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案件訴訟時效是否中斷?
理行政案件訴訟時效是可以中斷的。
行政訴訟時效與民事訴訟時效有個重要的區別是,民事訴訟時效有中斷的規定而行政訴訟沒有,僅有時效延長的規定。(《行政訴訟法》第40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3條)訴訟時效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期間,因發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統歸無效,待時效期間中斷的事由消除后,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我國《民法通則》第140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可惜行政訴訟并沒有類似的規定。正因為行政訴訟沒有時效中斷的規定,所以當事人在對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滿后的信訪是不會導致訴訟時效中斷或延長的。行政訴訟時效的開始仍是從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或具體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計算。
二、相關內容拓展
訴訟時效一經開始,便向著完成的方向進行。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訴訟時效在進行過程中會發生某些特殊情況。其中,訴訟時效的中止和中斷表現為阻礙訴訟時效在法定期間完成的情況,民法學上稱為時效完成的障礙。行政訴訟法對時效的中止有著明確的規定,該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的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解釋進一步將中止的原因擴大到“不屬于起訴人自身的原因”,并規定“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這是解釋保護行政相對人訴權保護的一個具體體現。
民法上引起訴訟時效中斷的事實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的,其特點在于均是當事人有意識的行為,包括起訴、權利人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的行為。這些法定事由只要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出現即引起時效的中斷。具體行政行為以實現現行決策目標為宗旨,通過直接或間接影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來調整和制約社會行為,達到管治社會的目的,因而一經作出,其內容即具有以國家強制力為保障的確定力、拘束力、執行力,其變更或者撤銷必須經過法定的途徑,相對人不服該行為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期限不以行政相對人與行政長官之間存在請求撤銷或者同意撤銷、請求變更或者同意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的意思表示而中斷。
綜合上面所說的,中斷了訴訟時效之后那么之前的時效就會全部消失,執法人員就會從而進行重新計算時效,這樣訴訟時效就會延長,但一般重新計算的時效不能超過法律規定的年限,所以,不同的案件作不同的處理。
民事訴訟時效中斷有什么條件
什么是訴訟時效中斷?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看守侵犯公民合法權益造成損害賠償主體是誰
2021-01-23個體戶營業執照申報手續是什么
2021-02-21聽證程序適用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4行政處罰的管轄和適用
2020-12-08離婚后坐牢前妻孩子可以探望嗎
2021-03-24如何爭取小孩撫養權
2021-01-22事故認定書如何審查
2021-01-19交通事故誤工費怎么算
2021-01-08意向合同需要本人簽字嗎
2021-01-14申請執行人不配合股權變更能否提存
2020-12-05什么是繼承法?
2021-01-14工會怎么進行勞動爭議調解
2020-12-15試評勞動教養制度
2021-01-08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讓認定
2020-12-04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否屬于商業險
2020-12-12飛機延誤怎么辦
2021-01-062020飛機航班延誤賠償
2021-02-15家庭財產協議書如何寫
2021-01-09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2-09保險合同有哪些關系人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