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認定制售假藥罪的主觀
生產、銷售假藥罪,是指違反藥品管理法規,生產、銷售假藥的行為。
生產、銷售假藥罪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明知是假藥而生產、銷售,對不知道是假藥而生產、銷售的不構成該罪。主觀明知是生產、銷售假藥罪的認定難點。實踐中,在趨利避害本能的支配下,犯罪嫌疑人往往辯解主觀上不明知其生產銷售的藥品是假藥,以此來逃避刑事懲罰。
主觀意圖見之于客觀行為,可以從其客觀行為表現綜合判斷推定主觀是否明知。主要從以下方面予以審查判斷:
(1)犯罪嫌疑人的從業經歷、學歷、專業知識。
(2)銷售價格是否明顯低于市場價格;進貨渠道是否正當,有無合法手續;我國對藥品實行嚴格的審批、許可制度,如行為人從沒有合法手續的人員處以明顯低于市場價格購買,應當推定為其認識到假藥的可能性,主觀上系明知。
(3)銷售方式是否正常;從買賣藥品的交接方式、時間、地點分析,如是否在正規藥店進行銷售,是否在正常交易時間內銷售,如,夜間或小作坊地點交易,則反映出其對假藥的認知度。
(4)從藥品包裝、標簽、說明書等審查。
(5)有無批準文號、合法的經營執照及許可,是否盜用他人的批準文號,或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
二、關于假藥的認定
是否為假藥是認定生產、銷售假藥罪的關鍵環節。何謂假藥,是指依照我國藥品管理法的規定屬于假藥和按假藥處理的藥品。
根據《藥品管理法》第48條規定,假藥主要有兩種情形:藥品所含成分與國家藥品標準規定的成分不符的;以非藥品冒充藥品或者以他種藥品冒充此種藥品的。
除此之外,還有按假藥論處的,如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依照本法必須批準而未經批準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變質的;被污染的;使用依照本法必須取得批準文號而未取得批準文號的原料藥生產的;所標明的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共六種情形。
實際上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對于犯罪的主觀方面往往會同當事人是否對該犯罪行為知情以及是否有著故意傾向來進行認定,而如果在犯罪的主觀認定方面遇到問題的建議可以聯系律師,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扭送與強制傳喚有區別嗎
2021-02-20股權眾籌融資的概述
2020-12-29合伙財產的出質限制有哪些
2021-01-27酒后駕車如何處罰
2021-03-02國外保護非婚同居女性權利的法律方法有哪些
2020-11-18商業銀行是企業法人嗎
2021-03-20廠里集資房什么意思
2020-12-20企業勞動合同免責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6帶薪年休假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6產品質量和產品責任險
2020-11-26父母可以給成年子女購買死亡險嗎
2021-01-10在保險公司不干了,對以后有影響嗎
2021-02-11在公司上班十年沒上保險怎么賠償
2020-12-14企業參加的財產保險包括什么
2020-12-06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1-01-10荒山承包有哪些相關政策
2020-12-25拆遷補償方案應該具備哪些內容
2021-01-03拆遷安置回遷房公攤面積怎么計算
2021-01-13拆遷安置房七八年沒交房,該如何維權
2020-11-29農村拆遷安置房購買權是遺產嗎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