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四則“死亡賠償金”(本文包括其他賠償項目,下同)分割案例。
現將判決主要內容列表比較如下:
案由死者與原告的關系死者與被告的關系死亡原因死訊時間判決時間援引法條判決結果(分割標準)
1財產權屬糾紛母子夫妻礦難2006.9.272006.11.13《民法通則》第87條、《工傷保險條例》第37條供養親屬的撫恤金按賠償協議約定確定;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由與死者贍養、撫養、扶養關系的近親親屬平均分割。
2繼承權確認糾紛叔侄母子礦難2006.52006.11.14《民法通則》第
5條死者與原告不存在撫養關系,駁回原告分割死亡賠償金等賠償的請求(該案中用工方付喪葬費5730元、死亡賠償金
33513元、被撫養人生活費
2917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6萬元)
3財產權屬糾紛父(母)子夫妻礦難2006.6.92007.1.30《民法通則》第4條、第5條、第117條死者配偶可分得精神損害撫慰金,死者父母、子女可分得死亡賠償金;根據死者父母、配偶、子女生活實際所需按比例對賠償款予以分割(該案中用工方一次性支付賠償款
20萬,未細分項目)
4財產權屬糾紛夫妻父子交通事故導致的工亡2004.8.32007.3.27《民法通則》第4條、第5條、第78條、第106條、第117條死者單位支付喪葬費1500元、撫恤金11180元、家屬困難補助22000元。初從賠償款中支付實支的喪葬費
5769元,其余賠償款由死者父母、配偶、子女平均分割
通過上表內容的比較可以看出:死者的死因均為工傷性質的死亡;原、被告與死者均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案例2略有不同)。而不同點表現在:案由不同、援引法條不同、死亡賠償金等賠償項目的稱謂不同、判決結果(分割賠償款的標準)不同。之所以在實踐中出現該類相同案件未能相同處理的現象,主要在于對死亡賠償金性質的認識不同,以及對賠償款是否先分出具體項目及金額再予分割理解不一所致。
上表四則案例中,第1、2則案例中的賠償款項目和金額已由用工方與死者近親屬達成協議,只是參與處理事故的近親屬將賠償款領回后自己占有,導致其他近親屬因索要自己應得的份額而訴至法院。第3則案例中的賠償款是由用工方一攬子給予了賠付,并未細分賠償項目和死者各近親屬的份額。第4則案例用工單位雖區分了賠償項目,但未按法律規定的計算標準和應有項目賠付,而是低于法定標準,并少了項目。與第1、2案例一樣,第3、4案例中參與處理事故的近親屬將全部賠償款領回占有,其他近親屬認為自己亦應分得相應份額,故將占有賠償款的近親屬訴至法院。不管哪種方式的賠償,除了當事人對賠償協議約定的賠償項目和各近親屬應得份額無異議而按約定處理外,其余情況法官都應結合個案具體的賠償情況,根據“類似情況類似處理,同樣情況同樣對待”的法律統一適用原則,依照現行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以同一標準裁判。但由于不同法官基于不同角度對死亡賠償款的分割標準和依據往往產生不同的理解,因而在審判實踐中就出現了所謂的“同案不同判”現象。這種“同案不同判”現象不僅影響了法院司法活動的統一性和嚴肅性,也影響了人民法院保障社會公平和正義職能的發揮,動搖了司法的公信力,有時還會引發當事人的極大不滿。因此,對死亡賠償金的性質及各賠償款項目分割依據和計算標準作進一步辨析和探討,就顯得尤為必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撞傷死一人就構成交通肇事罪嗎
2020-11-25怎么確定選票是否有效
2021-01-31學生入學后是否監護權轉移到學校
2020-11-26只有購房合同沒有房產證的房子可以保全嗎
2021-03-21很少盡贍養義務能分撫恤金嗎
2021-02-26失信人員名單多久撤銷
2021-01-13合同中債權抵銷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22代書遺囑的有效條件及見證人資格
2021-03-16可變更勞動合同的情況有哪些
2020-11-23暫時失去意識致人損害是否應當賠償
2020-11-18離婚了簽署的借條有效嗎
2020-12-14公司解散孕婦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1-06勞動仲裁申請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03勞動糾紛二審受理后多久立案
2021-03-22人壽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范圍
2020-11-29壽險索賠指南
2021-03-07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括了哪些
2020-11-28壽險理賠需要知道這些問題
2020-12-11旅游財物被盜旅行社該賠嗎
2020-12-24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確定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