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處罰當事人有哪些權利
1、陳述和申辯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
2、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3、要求賠償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4、知情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5、申請回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6、要求舉行聽證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
7、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罰款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二條: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經當事人申請和行政機關批準,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納。
8、申訴或者檢舉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十四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有權申訴或者檢舉;行政機關應當認真審查,發現行政處罰有錯誤的,應當主動改正。
二、行政處罰當事人不配合調查怎么辦
關于行政處罰當事人不筆錄的問題的解答為,如當事人沉默,記錄“當事人不說話”;通過其它證據材料能證明違法事實的,依法向其送達《違法行為通知書》,給他三日陳述、申辯或聽證權利,三日后,可以依法作出處罰決定。
根據《行政處罰法》中的要求,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而沒有告知,或沒有完全告知,或沒有告知當事人依法應享有的權利如回避權、聽證權、申請復議權等,這些行為中每一項都會導致行政處罰決定無效。
行政處罰重從輕處罰有哪些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違法占地行政處罰法的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事實婚姻是否受法律的保護
2021-01-05怎樣進行著作權注冊
2021-02-04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有幾級
2021-01-16網上處理違章一般多長時間
2021-01-31交通事故傷殘賠償可否另行訴訟
2021-02-20同居期間的財產如何分配?
2021-01-26經濟適用房抵押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6勞動合同變更員工不接受怎么辦
2021-03-02勞動合同的終止在多久辦理社保轉移手續
2020-11-09騁用合同和勞務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5間隔多久才算勞動關系中斷
2020-11-14保險投資基金有哪些投資策略
2021-02-06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之間存在什么不同嗎
2020-11-19保險合同應當包括什么事項
2021-03-13司機肇事 車主擔責 保險公司付費
2021-01-12保險公司賠付交通費嗎
2020-12-20保險法規定沒有受益人的情形具體包括哪幾種
2021-02-13固定資產保險費如何計算
2021-03-25什么時候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2021-03-25什么叫做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