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逃逸量刑標準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的規定(法釋〔2000〕33號 最高人民法院2000.11.15發布)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但是當前交通肇事違法犯罪特別是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和其他惡性交通肇事犯罪不斷增多,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公私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按照現行法律規定,即使肇事后逃逸也增加不了什么處罰,助長了肇事者能逃就逃的心態,從而造成了更加嚴重的后果,現行法律對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處罰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二、明確規定某些交通肇事逃逸行為應按照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或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論處
1、交通肇事致人重傷,明知傷者如不及時搶救必然有死亡的現實危險,肇事人為逃避法律責任,置傷者于不顧,逃離事故現場,致使傷者得不到救治而死亡。此時行為人對傷者的死亡持放任態度,死亡結果與行為人的間接故意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應按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如果行為人不明知傷者有死亡的現實危險性,只能按照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論處。不過,無論肇事者是否明知傷者有死亡的現實危險性,肇事者都有積極救治傷者的義務。刑法理論認為,行為人的先前行為引起刑法所保護的某種社會關系處于危險狀態,行為人負有采取有效措施來排除這種危險或避免危害結果發生的特定義務,如果不履行這種義務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后果的,就構成不作為的犯罪。
2、交通肇事將他人撞傷,肇事行為人以救治傷者名義,將傷者棄之他處,導致傷者死亡或者因為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沒有死亡,對肇事行為人應按照故意殺人罪(既遂或未遂)論處。因為這種情形下,無論被害人是否發生死亡結果,均不影響行為人故意殺人罪的構成,應按照故意殺人的既遂或未遂處理。
3、交通肇事后,行為人為逃避法律責任,逃離事故現場,在逃逸過程中又違反交通法規(往往是于慌亂中駕車超速行駛),再次發生交通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前一行為構成交通肇事逃逸罪是顯而易見的;后一行為應認定為行為人對其行為的嚴重后果持間接故意心理狀態。如果致人重傷或死亡,則構成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如果只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而沒有人員傷亡,仍構成交通肇事罪。對肇事者的前后行為應以交通肇事逃逸罪和其他相關罪實行數罪并罰。
交通肇事逃逸罪行量刑范圍據情況而定,采用多種刑罰中取最高刑罰的方法確定最終判決。肇事逃逸、逃逸后導致事故直接被害人死亡、逃逸后導致被害人和其他行人死傷加公共設施毀壞,這些情況分別要付不同責任并進行民事賠償。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賠償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處罰?
什么是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2020年新土地管理法中區片綜合地價是指什么
2021-02-23工資爭議在社交平臺上私信工會有效嗎
2021-03-03專利法對專利權人做了哪些限制
2020-12-11創業型企業貸款申請書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6合伙企業可以適用破產法嗎
2020-12-17欠條修改是否還有法律效力
2020-11-08傷殘鑒定費用是由誰支付
2020-11-19強制執行有哪些性質
2021-02-08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2021-02-28訴訟離婚由哪個法院管轄,離婚訴訟途徑有哪些
2021-02-26競業限制期間可否申請專利
2020-12-30勞動關系轉移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25違法分包導致提供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1-02-07實踐中 如何認定勞動關系解除的時間
2021-02-18什么情況員工仲裁不被受理
2020-12-10勞動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0已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帶病投保人可獲得理賠嗎
2020-12-05中國保監會有權處罰外資保險公司嗎
2020-11-11網絡保險的重要性
2020-11-13如何理解互聯網保險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