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一名90后女孩工作3年背負9000萬元巨債。原來,她在未實際出資的情況下被登記為公司股東,還在一份擔保文件上簽名,成了“替罪羊”。女孩是否因為“掛名股東”的身份,而要承擔9000萬元的債務呢?
掛名股東一般推定為合法股東
股東包含兩個要件:形式要件是指在公司章程、公司的工商登記材料或在股東名冊中都表明其股東身份,實質要件是指實際出資。在公司設立或者股權轉讓過程中,雖然具備了股東的法定形式要件,但其名下的出資實為他人所有的股東,被稱為“掛名股東”,也被稱為名義股東、人頭股東。
掛名股東產生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兩類,一類是實際出資人不便于出面。此時往往為了享受或規避國家對于公司待遇的法律和政策,如規避對主體資格的限制(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現役軍人不能成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規避對特殊領域的限制(如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不能設立公司)。另一類是實際出資人為了逃避法律的責任,比如為了逃避相應的出資責任,掛名股東被哄騙、強迫而產生。新聞中所說的女孩即是后者,其被哄騙在相關文件上簽字,實際上并未出資,只具有形式要件,就是掛名股東。
我國法律并未明文否認掛名股東的合法性。公司法規定,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的責任是有限責任,相比較而言,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性較強,對于公司股東的認定尤為重要。
掛名股東主要有三個法律特征:第一,出資主體具有不一致性。理論上,股東既是出資的形式主體,也是出資的實質主體。但就掛名股東而言,兩者并非同一主體,掛名股東只是出資的形式主體,而實際出資人才是出資的實質主體,從而造成了出資主體的不一致性。
第二,責任承擔具有有限性。有限責任是指責任人以其一部分或一定數額的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責任的有限性體現在有限責任公司中股東承擔責任是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不論掛名股東是否被認定為責任人,在其承擔公司責任時承擔的都只是有限責任。
第三,權利義務具有不確定性。公司法規定了公司股東具有財產收益,有參與公司決策、維護公司利益等相關的權利和義務,但由于掛名股東只具有成為股東的形式要件,而未實際出資,其是否應該享有真正股東應享有的權利和應承擔的義務就具有某種程度上的不明確性。新聞中的女孩雖然并未參與公司的決策與經營,但因其具備形式要件而被推定為公司的合法股東。
內部糾紛資格認定看實際出資
對于掛名股東與實際出資人之間發生的糾紛,視為內部關系之間的糾紛,此時,認定股東資格時總的原則是應該根據實際出資人與掛名股東之間的約定探求其真實意思表示,以實質要件為標準來加以認定,尊重意思表示和出資事實。
掛名股東與實際出資人發生糾紛時,要分事先有無協議以及協議如何約定來區別對待。一是雙方事先簽有相關協議,協議未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且明確約定了雙方的權利義務時,雙方應該按照約定的內容來承擔相應的責任。也就是說,掛名股東與實際出資人約定誰參與公司管理、履行股東職責,則其為公司股東。二是雙方事先簽有相關協議,但約定不明的,或是雙方事先沒有約定的,一般依據雙方的事實行為加以認定。此時,參與公司管理或向公司主張股東權利的一方,一般認定為股東。
可見,掛名股東與實際出資人之間的股東資格認定,應當以實際出資為準,同時考慮雙方的真實意思。新聞中的女孩與實際出資人事先并沒有書面約定,實踐中,女孩并未參與公司管理或主張股東權利,其他職員也知其真實情況,在女孩與實際出資人之間發生股東資格認定糾紛時,女孩不應認定是公司的股東。
外部糾紛資格確認看形式要件
對于掛名股東或實際出資人與公司之外的第三人之間的糾紛,視為外部關系之間的糾紛。公司債權人即外部第三人在掛名股東的股東資格確認上,注重形式要件,應當以工商登記為準。在善意第三人與公司進行交易時,不應也不能苛求其去確認具備形式要件的股東是否與實際出資人一致。因而在處理公司股東與公司債權人糾紛時,應先由掛名股東在認繳的出資范圍內承擔責任,之后由掛名股東向實際出資人追償。但是,如果公司債權人在交易前就明知掛名股東的事實,并知曉實際出資人,則債權人應該向實際出資人主張權利。
需要強調的是,這里所需承擔的責任是連帶責任,也就是說,不論是掛名股東后面的實際出資人或者是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在有未實際繳足出資額時,公司設立時的所有股東承擔連帶責任,掛名股東此時應對任一股東未繳足出資額的部分承擔連帶責任。即使掛名股東與實際出資人之間簽有協議,約定如有債權糾紛由實際出資人承擔責任,但這個協議只能約束雙方當事人,并不能作為掛名股東不承擔責任的依據。
新聞中的女孩作為公司的掛名股東,在公司債權人要求實現債權時,其應為公司未實際繳足的資金額承擔連帶責任。也就是說,其僅對公司注冊資本不足的部分承擔連帶責任。新聞中提及90后女孩背負9000萬元的債務是因為其之后被騙,以自然人的身份為9000萬元的貸款做了擔保,而貸款到期無法償還所致,與其掛名股東的身份并不相關。
掛名股東享有知情權
知情權是股東有效行使其他權利并使這些權利得以保障的前提和基礎。公司股東享有查閱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公司會計報表以及董事會會議決議等資料的一系列權利。通過行使知情權,掛名股東可以及時了解股東的出資情況與公司的經營情況。掛名股東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在實際出資人未能按照約定履行出資義務時,掛名股東享有要求實際出資人按照協議規定履行義務的權利,并應及時行使該權利。
在其他股東未繳足出資的情況下,掛名股東作為公司股東,亦享有要求其繳足出資的權利。掛名股東在充分行使知情權與要求實際出資人或其他股東繳足出資的權利,才能最大限度維護自己的權益,減少出現公司注冊資本不足的情形。
延伸閱讀
未依約履行出資義務
股東可被解除資格
2014年公司法將公司設立的前提條件修改為股東認繳注冊資金,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實際出資即可,在降低開辦公司成本的同時也增加了公司債權人的風險。
股東履行出資既是一項義務,也是對其他股東權益的保障。現行法律對未履行出資的股東行為進行了相應的規制。股東未履行或者未能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公司可以催告繳納、限制其相應權利,甚至解除其股東資格。
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對其行為的處置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催繳。公司催告其繳納或者返還,并且給予其合理的期限;其次是限權。公司根據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對其利潤分配請求權、新股優先認購權、剩余財產分配請求權等股東權利作出相應的合理限制;三是除名。在前兩項均無效的情況下,公司可以通過股東會決議解除該股東的股東資格。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律霸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律霸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引用法條:《公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五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集資房的車庫算配套設施嗎
2021-02-12公司社保變更需要帶什么手續
2021-01-09對方違章停車發生刮蹭誰的責任
2020-12-18服刑減刑通知家屬嗎
2021-03-01收集婚外情離婚賠償證據的方式
2021-02-28違反醫療服務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2不良資產房產如何過戶
2020-11-15保密協議如何無效
2021-02-24開發商未按時交付房屋,違約金應如何計算
2020-12-08勞動糾紛需要用到哪些法律
2021-01-19購買保險后進行理賠需要準備哪些
2021-02-10汽車刮蹭怎么申請理賠
2021-03-18車險購買有哪些誤區
2021-02-05保險公司拒賠污染損失合理嗎
2021-01-13購買人身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0-11-20土地轉讓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05土地轉讓稅費有哪些
2020-11-15土地互換幾年后土地補償款應該屬于誰
2021-03-04自己的房屋只有一部分在拆遷范圍內,這樣合理嗎
2020-12-10公房拆遷款能算作遺產嗎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