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征地糾紛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訴,有人民法院進行審理并作出判決、裁定的司法程序。即通常我們所說的“民告官”,這是解決行政爭議的重要制度。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為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
(二)征地糾紛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行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行政救濟途徑解決行政爭議的一種方法。
(三)征地糾紛中的民事訴訟。在征地糾紛中,大多數進行的訴訟屬于行政訴訟,民事訴訟時為數不多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程序都要走行政訴訟,有時候也可以走民事訴訟的程序,如對于非法占地的行為,從民事角度考慮我們可以起訴民事侵權,要求停止侵害、賠償損失、恢復原狀。對于已經簽訂征地補償協議,如果該協議簽訂過程中存在脅迫等手段,則從民事訴訟的角度起訴撤銷該協議。
(四)征地補償協調裁決。征地補償裁決也可以稱之為征地補償協調與裁決,是指對補償標準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準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這是國家為減少、解決征地糾紛而推行的制度。機制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協調,二是裁決,協調是裁決的前置,未經協調的不能進入裁決。
(五)征地糾紛聽證制度。征地糾紛聽證制度是指在土地征收糾紛中擬作出行政處罰、行政許可決定,制定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時,主管部門組織聽證,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則,充分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保證其陳述意見、質證和申辯的權利的制度。它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主管部門依職權組織的聽證,一種是申請人申請才組織的聽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留置物如何確定價格
2021-03-07交通事故工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8仲裁和訴訟解決民事糾紛有哪些方式
2021-01-28沒收程序由中院管轄嗎
2021-03-14遺產中財產分割延期開庭有多久
2021-02-12抵押登記在債務履行期滿多久有效
2020-12-28交通肇事沒有賠償能力怎么辦
2020-11-21北京市二套房的認定標準
2021-01-19股東之間的競業限制協議有效嗎
2020-12-28自愿加班能要求加班工資嗎?
2021-01-13恐嚇欺騙下簽訂勞務合同是否違法
2020-12-03公司單方調崗降薪是否屬于違法
2021-01-20怎樣選擇交通意外險
2020-12-17建筑工程質量保險合同中權利轉讓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22買的分紅型保險,可以理賠嗎
2020-12-29淺析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有關農用承包地制度
2021-02-06建行被罰30萬,涉嫌什么違法行為
2021-03-03交強險保險理賠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2工程保險費取費標準
2020-12-05什么是保險經紀人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