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在檢察院作出批準逮捕或不批準逮捕之前,一個人在公安機關的拘留時間最長是多少天?
復:最長的說是37天,是一種30+7=37的計算結果,其法律依據是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就是“延長至三十日”+“七日以內”=37日。
如果是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批捕前的拘留時間最長為14日。依據為刑訴法第一百三十四條“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十日以內作出決定。在特殊情況下,決定逮捕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不需要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兩者時間上的差別,也許是從偵察機關工作強度的角度出發分別確定的罷。對于被拘留人,如果屬錯誤拘留,其有國家賠償法索賠的依據(“第十五條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一)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
附相關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五條公安機關對于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對需要逮捕而證據還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九十二條對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
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小時。不得以連續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第一百三十二條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中符合本法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情形,需要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檢察院作出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能解除勞動合同的6種人
2020-12-21合同寫上作廢算不算作廢
2021-03-20貨物運輸遭遇暴雨致損屬于不可抗力嗎
2020-11-27稅收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
2021-01-09交通事故的賠償調解程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學生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30在商場受傷了十級傷殘怎么辦
2021-02-08單位集資房屬于什么類型的房子
2021-02-08保險表見代理的認定問題有哪些
2021-02-10萬能險是否可以購買
2020-12-12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人身保險合同保險利益有怎樣的特征
2021-01-07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還能追償賠償金嗎
2021-02-22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保險賠付步驟有哪些
2020-12-16主險和附加險保險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30工人在廠里受傷已買保險還需賠償嗎
2021-01-15保險合同在何種情況下需要變更
2021-01-08免賠額與不計免賠是什么意思,不買不計免賠的情況
2021-02-09保險代理人的工作包括哪些內容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