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什么是公證?
答:《公證法》第二條規定:“公證是公證機構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這條規定表明,必須先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公證機構提出公證申請,公證機構才能受理,公證機構不能自己主動為當事人辦理公證;公證要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必須依據法定公證程序辦證;公證證明的對象是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
問:公證有哪些作用?
答:公證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服務作用。公證機構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在規定范圍內開展公證業務和相關法律事務,對當事人的公證申請進行審查,并以特有的方式滿足當事人的需求,在直接為當事人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的同時,在社會上發揮引導和服務作用。
溝通作用。公證是民事交往、經濟交往和國際交往的重要媒介。公證書效力不受人員、行業、職業、級別、地域等因素的影響,是國際通行的可靠性極高的法律文書,是增進民事主體之間相互了解、建立相互信任關系的重要工具。
證明作用。公證證明的業務范圍非常廣泛,經過受理、審查、審批等若干程序出具公證書,可以對當事人依法設立、變更、終止法律關系的行為以及依法進行的各種經濟、民事活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真實可靠的證據。
監督作用。通過公證可以促進公證當事人在開展相關民商事活動時的誠實信用,制止欺詐、虛假行為的發生,監督和促使公證當事人依照法律、法規、政策以及社會公共道德的要求來實施法律行為,盡可能避免損失,以保證共同利益的安全實現。
問:公證機構的性質是什么?
答:《公證法》第六條規定:“公證機構是依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對此應從四個方面理解和把握:
公證機構必須依法設立。《公證法》對公證機構的設立條件和程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只有按規定的條件和程序設立的機構才能行使公證職能。
公證機構不以營利為目的。公證制度是一種體現國家對經濟和民商事活動中的特定領域施行干預的法律機制,因此,公證機構不能等同于企業,不能以營利為目的。
公證機構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公證機構的職能是法律賦予的專門證明職能。
公證機構要對執業過錯承擔民事責任。這就意味著,對公證機構和公證人員的執業過錯不實行國家賠償,而是要由公證機構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問:公證機構有哪些職能?
答:公證機構行使的是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公證職能;這種公證職能是法律授予的,且具有唯一性,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行使;公證機構出具的公證文書具有特定的法律效力,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出具的文書均不屬公證文書,也不具有公證文書的法律效力;公證機構行使職能具有獨立性,只忠實于事實和法律,不受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非法干預。
問:公證機構可辦理哪些業務?
答:《公證法》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了公證機構辦理證明業務的自愿公證事項,具體有(一)合同;(二)繼承;(三)委托、聲明、贈與、遺囑;(四)財產分割;(五)招標投標、拍賣;(六)婚姻狀況、親屬關系、收養關系;(七)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經歷、學歷、學位、職務、職稱、有無違法犯罪記錄;(八)公司章程;(九)保全證據;(十)文書上的簽名、印鑒、日期,文書的副本、影印本與原本相符;(十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愿申請辦理的其他公證事項。
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了公證機構辦理證明業務的法定公證事項,即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公證的事項,有關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公證。
第十二條規定了公證機構可以辦理與證明活動有關的法律事務,具體包括五類:(一)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公證機構登記的事務;(二)提存;(三)保管遺囑、遺產或者其他與公證事項有關的財產、物品、文書;(四)代寫與公證事項有關的法律事務文書;(五)提供公證法律咨詢。
問:公證具有哪些法律效力?
答:公證的效力具體體現在經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具有證據效力、強制執行效力、法律行為成立要件效力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效力。
公證的證據效力。《公證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經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該項公證的除外。”
公證的強制執行效力。公證的強制執行效力是公證法定證據效力的延伸,指公證機構根據債權人的申請,對于經公證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券文書,當債務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時,債權人無需經債務人同意,也無需通過訴訟程序,即可直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辦理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債權文書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債權文書具有給付貨幣、物品、有價證券的內容;(二)債權債務關系明確,債權人和
債務人對債權文書有關給付內容無疑義;(三)債權文書中載明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或者不完全履行義務時,債務人愿意接受依法強制執行的承諾。
法律行為成立、生效要件的效力。指在各類民商活動中,基于中國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基于外國法的規定以及國際慣例,或基于當事人的特別約定,公證是某些特定法律行為成立、生效的要件,不經公證,則這些法律行為就不能成立,不具有法律效力。
問:公證機構設立的條件有哪些?
答:《公證法》對公證機構的設立條件和程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要設立公證機構,必須有自己的名稱、有固定的場所、有兩名以上公證員和有開展公證業務所必需的資金,同時要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門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按照規定程序進行批準,并頒發公證機構執業證書。但不是只要具備了《公證法》規定的設立條件就可以設立公證機構,而是要由司法行政機關根據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予以審批。
問:擔任公證員應具備哪些條件?如何申請公證員執業?
答:《公證法》第十八條規定:“擔任公證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二)年齡二十五周歲以上六十五周歲以下;(三)公道正派,遵紀守法,品行良好;(四)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五)在公證機構實習二年以上或者具有三年以上其他法律職業經歷并在公證機構實習一年以上,經考核合格。”
《公證法》第十九條規定:“從事法學教學、研究工作,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或者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從事審判、檢察、法制工作、法律服務滿十年的公務員、律師,已經離開原工作崗位,經考核合格的,可以擔任公證員。
擔任公證員,應當由符合公證員條件的人員提出申請,經公證機構推薦,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門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后,報請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任命,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頒發公證員執業證書。
問:哪些人不得擔任公證員?
答:《公證法》第二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公證員:(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二)因故意犯罪或者職務過失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三)被開除公職的;(四)被吊銷執業證書的。”
問:如何申請辦理公證?
答:申請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向公證機構提出公證申請,請求公證機構依法辦理公證,為其出具公證書。根據有關規定,受理申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申請人與申請公證的事項有利害關系;(二)申請人之間對申請公證的事項無爭議;(三)申請公證的事項屬于公證處的業務范圍;(四)申請公證的事項屬于本公證處管轄。
對于管轄,《公證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申請辦理公證,可以向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行為地或事實發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申請辦理涉及不動產的公證,應當向不動產所在地的公正機構提出;申請辦理不動產的委托、聲明、贈與、遺囑的,可以適用前款。
問:不予辦理公證的情形有哪些?
答:《公證法》第三十一條列舉了九種不予辦理公證的情形,主要包括:申請辦理公證的主體不合法;申請公證的事項不真實、不合法或違背社會公德;當事人違法舉證,惡意欺騙公證機構;當事人不充分履行或拒不履行法定義務;申請的公證事項存在爭議或不屬于公證機構的業務范圍。
問:如果對公證文書有爭議并要求公證機構給予賠償該怎么提出?
答:《公證法》從不同層面設計了公證爭議的處理和公證過錯的救濟程序,包括公證機構復查、司法救濟、過錯賠償三項制度。
公證機構復查。《公證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認為公證書有錯誤的,可以向出具該公證書的公正機構提出復查。公證書的內容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的,公證機構應當撤銷該公證書并予以公告,該公證書自始無效;公證書有其他錯誤的,公證機構應當予以更正。”
司法救濟。《公證法》第四十條規定:“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書的內容有爭議的,可以就該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這一規定表明,如果對公證書的內容有爭議,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可以選擇要求原公證機構進行復查,也可以選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對于公證機構復查結論有爭議的,復查申請人仍然可以通過訴訟解決爭議。
過錯賠償。《公證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因過錯給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由公證機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公證機構賠償的,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公證員追償。第四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與公證機構因賠償發生爭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即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可以直接與公證機構協商達成公證過錯的賠償協議,若雙方對賠償發生爭議的,可提請人民法院依照事實和法律進行裁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質押股權融資區別是什么
2021-01-10產品本身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3-25盜竊多少錢才構成犯罪和判刑
2021-02-14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18個人房屋贈與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3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圍
2021-01-15發生交通事故訴訟糾紛要做些什么
2020-11-13勞務用工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6房產贈與給子女的契稅怎么計算
2020-12-30集資房上市需要交納什么費用
2021-03-25簽訂勞動合同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1-03-19勞務承包合同適用什么法
2020-12-05疫情期間不上班工資如何支付
2020-12-29遲交保險費會有哪些后果
2021-01-05企業財產險有哪些險種
2021-02-25保險合同中的等待期有多長
2021-01-20旅行社責任險條款簡介
2021-01-30沒有責任認定書保險會賠嗎
2021-03-17保險合同違約責任形式有哪些
2021-01-16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三條是怎樣的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