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詢:
不宜提起行政訴訟的不作為行政行為有哪些?
律師回答:
第一種表現是最初應作為的行政機關積極作為,就某事件作出,特定相對人不服,申請復議機關復議,復議機關逾期不復議的不作為行政行為。對復議機關不復議的不作為行政行為,特定相對人不宜向法院提起訴訟,而只能對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作為行為提起訴訟,通過訴訟直接解決行政爭議。如果允許相對人對復議機關的不作為行政行為提起訴訟,勢必增加訴訟,增加解決行政爭議的訴訟環節,給法院、行政機關和相對人增加不必要的訴訟負擔,使行政爭議陷冗入長的訴訟中。
第二種表現是最初應當作為的行政機關不作為,特定相對人不服,申請復議機關復議,復議機關作出了具有實體內容意義的復議決定,應當對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提起訴訟,而對最初應當作為的行政機關的不作為行政行為不宜提起訴訟。因為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具有實體內容,對相對人的權利和義務產生了直接影響,且否定了最初應當作為的行政機關的不作為行政行為,可視為改變了原具體行政行為。
相關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
第十七條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八條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九條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收到起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于自己管轄時,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自行移送。
第二十二條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十三條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下級人民法院審判。
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權質押合同公證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2020-11-22哪些房產糾紛可向法院起訴
2021-02-13抵押到期債務未還清怎么辦
2021-01-24在先債權能否對抗已登記的物權
2021-02-21車輛交通事故處理有什么流程
2021-01-27子公司向母公司借款需要借款協議嗎
2021-03-08共同過失犯罪的范圍與要件
2021-01-17交通事故處理責任認定有期限么
2021-01-05合同欺詐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02建筑物區分所有權人的所有權是怎么樣的
2021-01-30出租人您清楚自己的責任和權利嗎?
2021-03-11室內設計和施工哪個更好
2021-02-25第三方勞務派遣合法嗎
2020-11-10跳槽七誡 龍華勞動律師
2020-11-20勞務關系辭退賠償是什么
2021-02-18違反試用期約定如何賠償
2021-03-17強制調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
2021-01-20什么叫做特別約定
2020-12-26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應當承擔保險責任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