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證據舉證
舉證,就是拿出、出示證據,或者說拿出證據來證明某種事情、情況,是訴訟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的責任。
一、行政訴訟證據舉證的責任如何劃分
(1)被告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無正當理由不提供或不能提供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規范性文件的,不管被告出庭與否,應按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規定,判決被告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否則,《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就形同空文。
(2)被告為應付訴訟提交了部分證據材料,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一是人民法院不能代替被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進行舉證,更不能代替被告去調取證據;二是對被告所提交的證據,因被告拒不到庭,不能按法律規定程序在法庭上舉證、質證的,不能作為定案依據,只能認定其未履行舉證責任。按證據不足判決其敗訴。
(3)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在一審程序中隱瞞不利的證據,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據其情節輕重,以妨害行政訴訟處理,如給予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1000元以下罰款、15日以下的拘留等處理。
二、行政訴訟被告舉證的范圍
1、被告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
所謂被告應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是指被告既要就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依據舉證,又要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依據舉證。事實依據既包括實體上的事實,也包括程序上的事實。如有關法律要求行政機關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前應當舉行聽證的,則訴訟中被告應當就是否依法舉行過聽證進行舉證。法律依據則主要是指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等。
2、對原告起訴期限有爭議的,被告應負舉證責任。
3、對原告主張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行政處罰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如行政處罰顯失公平和濫用職權的合理性審查,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應當如何分配舉證責任。現代國家一般都確認自由裁量行為不受審查,應當由原告承擔舉證責任。但由于我國沒有建立行政情報公開制度,行政機關掌握的案卷材料并不能為相對人所了解,因此并不能由原告舉證。相反,行政機關卻能夠通過例舉先例,證明其行政行為符合先例,是合法、合理的行為,因此,應由被告舉證。
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銀行委托第三方催款屬于泄露隱私嗎
2020-11-27涉外知識產權訴訟的法律適用問題(專利訴訟適用)
2021-02-13撫養權拒絕執行怎么處理
2020-11-26租客物品如何提存
2020-12-01單方終止合作合同怎么賠償呢
2021-01-13反擔保合同必須三方簽字嗎
2021-03-12超市顧客摔傷賠償責任誰來負
2021-01-09何時能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04飛機延誤賠償在哪領
2021-03-16航班延誤多久可以賠償
2021-02-03保險合同的補償性要如何體現
2021-03-09保險公司解除保險合同引糾紛解除合同是否可以
2020-11-30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方式是什么
2021-01-04棚戶區改造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4城中村拆遷,對于超出安置標準的部分面積補償幾百元一平,合理嗎
2020-11-30當地拆遷方沒有公布拆遷補償方案合法嗎
2021-01-23拆遷房產證加名字的方法有哪些
2021-01-05宅基地拆遷補償如何進行計算
2021-02-20拆遷安置房產證的日期是怎么算的
2021-03-20寧夏農村宅基地和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