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之“被告舉證”原則是由行政訴訟的特殊性決定的.行政訴訟是因行政法律關系引起的行政爭議,即因國家行政機關行使職權了行政處罰等具體行政行為,而當事人不服所引起的爭議.具體的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作出的單方面的主張和決定,是一個收集和運用證據并使用法律的過程,也是一種主動、積極地對社會公共事物進行管理的過程,因此,行政機關應當最清楚自己所作行為的事實和法律依據,且占有全面證據,具有舉證能力.因此,行政訴訟法規定由行政機關對自己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負舉證責任,是非常恰當的,符合實際的.
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原因
《行政訴訟法》規定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當被告不能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合法而法院又無法查明案件的事實真相時,由被告承擔敗訴后果主要基于以下原因考慮。
(一)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符合行政法定程序的最基本規則是先取證后裁決。即行政機關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充分收集證據,然后根據事實,依據法律作出裁決,而不能在毫無根據和證據的情況下以被告自己的意志任意裁決。因此,當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被訴至法院時,應當能夠有充分的事實材料證明其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這是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基礎。
(二)雙方行政管理中的不平等,訴訟中雙方法律地位平等。在行政管理關系中,行政機關居于主動地位,其實施行為時無須征得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同意。而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則處于被動地位,為了體現在訴訟中雙方當事人地位的平等性,就應該要求被告證明其行為的合法性,否則將承擔敗訴的后果。而不能要求處于被動地位的原告承擔舉證責任,由原告承擔敗訴后果,這樣有失行政訴訟的立法原則。
(三)行政機關的舉證能力比原告強,尤其是一些知識、技術性強的特殊行政案件,原告根本不具備取證的條件,要求原告舉證超出了其承受能力。《行政訴訟法》要求被告承擔舉證責任,充分體現了行政訴訟的目的。首先,有利于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遵守先取證后裁決的規則,從而防止行政機關違法行政和濫用職權。其次,有利于保護原告的合法權益。當被告不能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時應當作出有利于原告的判決。
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符合行政法定程序的最基本規則是先取證后裁決。即行政機關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充分收集證據,然后根據事實,依據法律作出裁決,由被告負舉證責任符合公平原則。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1-30贍養老人法院判決后多久有效
2021-03-19沒離的婚姻要多久才自動無效
2021-03-26已經注冊的禁止地名有效嗎
2020-12-31如何獲得商標的商標權
2021-01-23交通事故庭外調解流程有哪些
2021-02-12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會死嗎
2021-03-23再審提交哪些證據,才是新證據
2020-11-15離婚證據清單模板是怎樣的
2021-01-23賣自己的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02室內裝修造成房間空氣污染承攬人應否賠償
2021-03-08配偶成為法定繼承人需滿足什么
2020-12-21在商場受傷怎么辦,都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31勞務派遣合同終止情形
2020-12-07能否對離退休人員進行勞務派遣
2020-12-18做了一年多的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0-11-19實習期不給工資能告單位嗎
2020-12-15無故辭退員工無合同怎么維權
2021-02-15現金價值的扣除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7投保人死亡繼承人是否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3